党史、新中国史知识题库
一、单选题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D五卅运动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日本制造“济南惨案”
C日本出兵占领青岛D《凡尔赛和约》的签订
A农民B工人阶级C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D学生
A民主和科学B新道德和新文学
C民权和平等D自由和民主
A1911辛亥革命、1919年共产国际成立
B1919年的五四运动、1917年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1924年列宁逝世
D1911辛亥革命、1919年的五四运动
A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史的开端
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C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创建D具备历史的理由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邓中夏
A1921年6月1号B1921年7月1号
C1921年7月21号D1921年7月23号
A李大钊B毛泽东C陈独秀D董必武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四大
A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
B中共三大的召开
C黄埔军校的建立
D北伐战争的开始
A与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完全一致
B与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若干原则基本一致
C是反帝与反封建结合的革命纲领
D是在中共帮助国民党改组的情况下制定的
A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党的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D党的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A“四一二”反革命政变B马日事变
C“七一五”国民党中央“分共”会议D南昌起义
A秋收起义B广州起义C南昌起义D百色起义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
D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四大D中共五大
A必须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B必须建立人民军队
C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D必须建立国民统一战线
A开始游击战争的尝试
B揭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的序幕
C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D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A古田会议B八七会议C党的六大D党的七大
A古田会议B遵义会议C黎平会议D两河口会议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
A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B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C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中共开始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问题
A把革命的火种洒向西部
B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危机空前
C“避敌主力,打其虚弱”,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
D红军第五次“反剿”的失利,被迫实施战略转移
A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态度B民主与法制的观念
C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D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A九一八事变B八一三事变
C一二八事变D七七事变
A八七会议B洛川会议C瓦窑堡会议D十二月会议
A九一八B一二八C华北D卢沟桥
A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最主要矛盾
B中国共产党倡议和平解决
C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主张
D英美支持蒋介石在中国继续掌权
A从民族的利益出发
B从阶级的利益出发
C从工农群众的利益出发
D立足于蒋介石可能转变政策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声明
C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并发表蒋介石谈话
A平型关大捷B台儿庄战役C武汉会战D长沙大捷
A战略防御阶段B战略进攻阶段
C战略相持阶段D战略反攻阶段
A是一次全党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教育运动
B是破除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伟大思想解放动
C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D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思想政治基础
A统一战线B社会主义
C新民主主义D农村包围城市
A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勤俭建国
B惩前毖后,治病救人,加强团结
C理论和实际结合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D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实事求是的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
A六大B七大C延安整风运动D八大
A和平、民主、进步B和平、民主、团结
C独立、自由、民主D民主、自由、富强
A冀鲁豫B陕甘宁C山东D中原
A进攻B防御C相持D反攻
A内线防御为主B内外结合,外线反攻为主
C内线相持为主D内外结合,外线决战为主
A反饥饿、反内战运动B抗议美军暴行运动
C罢课运动D民主运动
A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B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
C三大战役取得胜利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任弼时
A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B按阶级成分分配土地
C按实际劳动力分配土地D按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标准分地
A翻身农民踊跃支援前线B东北全境解放鼓舞人心
C解放军的作战方针正确D解放区实行了土地改革
A阜平B延安C北京D西柏坡
A西柏坡B延安C瓦窑堡D北京
A七大B七届二中全会
C七届三中全会D七届四中全会
A上海B南京C南昌D杭州
A中国人民代表大会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政务院会议D中央政治局会议
A七届二中全会B七届三中全会
C八大D八届一中全会
A“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B“银元之战”和“煤油之战”
C“煤油之战”和“米棉之战”D“米棉之战”和“债券之战”
A1950年10月B1951年10月
C1952年10月D1953年10月
A朱德B彭德怀C贺龙D刘伯承
A公私关系B劳资关系C产销关系D内部管理
A反对行贿B反对偷税漏税
C反对偷工减料D反贪污
A优先发展轻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
C轻工业、重工业并举D工业、农业并举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共产党党章》D《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五年计划》
A1953B1954C1955D1956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A朝鲜B印度C柬埔寨D越南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论十大关系》
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D《论人民民主专政》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
B《目前的形势和任务》
C《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
D《论十大关系》
7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指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的、教育的、(D)的方法去解决。
A阶级斗争B急风暴雨式的群众斗争
C解决敌我矛盾D“团结—批评—团结”
A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
B整风运动的开始
C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D中共“八大”召开
A“大跃进”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C人民公社化D反右倾
A毛泽东B邓小平C刘少奇D陈云
A1966年8月8日,党的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
B1966年5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通知》
C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了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
D《五一六通知》
A七二零事件B“批林整风”运动
C林彪事件D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A“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
B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C群众运动
D扩大化运动
A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B要不要改革开放的讨论
C如何评价毛泽东的讨论
D转移工作重心的讨论
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B《一切主观世界的东西都要接受实践的检验》
C《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
D《唯一的标准》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八大
C党的九届二中全会D党的十二大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C《坚持党的路线,改进工作方法》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
D、《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多党合作制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D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政治协商制度;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A集体经营B家庭联产承包制
C包产到户D土地私有
A十二次B十三次C十四次D十五次
A十二B十三C十四D十五
A以经济建设为核心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发展改革开放
C“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D发展
A小康社会B生活富裕C共同富裕D经济繁荣
A十三B十四C十五D十六
A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其他经济成分发展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D以公有制为主体,不允许其他经济成分发展
A改革开放B全方位外交C一国两制D和谐世界
A和平统一B一个中国C独立自主D主权和领土完整
A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B研究并确定跨世纪宏伟目标
C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历史经验
D研究如何加强党的建设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A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B坚持与时俱进
C一切从实际出发D实事求是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A以人为本
B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A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B落实科学发展观
C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C邓小平理论D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
A人本主义B以人为本C民本思想D为民服务
A改革开放B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