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知识产权局2021年工作要点
2021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市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开局之年。全市知识产权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对XX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国家知识产权局工作部署,在市市场监管委领导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强化全链条保护,积极服务我市“一基地三区”建设,为我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创新驱动发展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市提供有力的支撑。2021年,全市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件。
一、树立新发展理念,做好知识产权顶层设计
(一)强化知识产权战略规划。统筹协调发挥市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职能作用,凝聚共识,制定出台《XX市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和《XX知识产权强市战略纲要(2021-2035年)》,明确中长期知识产权战略目标和工作举措。
(二)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部署。筹备召开全市知识产权保护大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五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见》,推动我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落实,系统部署实施严格知识产权保护系列举措,明确打造知识产权保护最优城市目标。
(三)优化评价指标和考核体系。优化知识产权发展指标,按国家知识产权局要求,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调整为“每万人口高价值专利拥有量”,发挥评价指标引领作用。与相关部门配合,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各区党委和政府绩效考核和营商环境评价体系,做好考核评价工作。
(四)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开展京津冀知识产权协同发展专题研究,结合知识产权工作新形势,提出三地知识产权协同发展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参与京津冀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研讨,推进京津冀知识产权保护经验交流与合作,打造京津冀一体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
二、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水平,强化知识产权保障
(五)积极开展法律制度修订工作。配合市人大开展《XX市专利促进与保护条例》的修订准备工作。配合国家知识产权局做好知识产权相关法律的修订调研工作,确保法律、行政法规、规章的一致性。
(六)全面依法行政。制定实施《市知识产权局2021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要点》,认真组织相关行政诉讼应诉工作,加强规范性文件的审核。系统组织知识产权法律学习,开展各种形式的知识产权“进企业、进学校、进社区、进网络、进机关”普法宣传活动,营造知识产权保护法治化环境。
(七)加大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指导力度。与相关部门配合开展各项专项执法行动,持续加大行政执法指导力度,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重拳出击、整治到底,指导知识产权执法部门适时曝光一批知识产权侵权典型案例,发挥震慑作用。
三、着眼高质量发展,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质量
(八)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着眼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两大重点服务产业领域,选取人工智能和电池材料、建筑材料等若干细分领域,以企业分析为主、产业分析为辅开展专利导航工作。联合专利代理、知识产权运营等服务机构对经过预审的专利进行全流程跟踪培育,支持各类创新主体高价值专利产出,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核心技术专利布局。
(九)实施地理标志产品培育工程。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发展,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兴农富农的重要抓手,调动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致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形成抱团取暖的良好效应,使广大农民感受到地理标志和商标品牌在提升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和产品附加值中的巨大作用,助推品牌兴农,助力乡村振兴。指导涉农区培育、申报一批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年内培育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4件,指导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800件。
(十)推进知识产权强区工程。加快推进落实知识产权强区指导意见,推动区域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建设,引导区域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家试点示范城区建设工作,打造一批知识产权优势区域。加快推进落实知识产权特色小镇建设方案,新培育特色小镇1个。深入区域开展调研和服务,组织召开工作推动会,提升区域知识产权综合能力。
(十一)深化企业高质量发展工程。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主体地位,持续推进国家知识产权优势(示范)企业培育,推动企业实施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提升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指导企业开展专利布局,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推进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加大企业知识产权服务力度,开展专题知识产权服务。
(十二)推进高校院所知识产权工作。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实施知识产权规范化管理,引导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强对科研项目的专利布局。推动国家知识产权试点示范校工作,强化试点示范高校示范引领作用,为大学科技园提供知识产权保障,促进高校提升知识产权工作水平,培育3-5所有效专利超500件的高校。
(十三)深入开展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继续举办XX市知识产权创新创业大赛,评出优秀项目60个,为中小企业、青年学生等提供展示创新、创意、创造成果的平台,推动重点参赛、获奖项目实施转化,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四、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推进“大保护”体系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