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基层D组织是D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D的二十大提出了全面从严治D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要把基层D组织建设成为宣传D的主张、贯彻D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在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中,镇D委组织办围绕“夯实D建基础,引领乡村振兴”的课题,就全镇D的建设工作,进行了深入调查研究,认真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供镇D委决策之参考。
一、主要成效
一是D建责任从严落实。把落实D建责任作为加强农村基层D组织建设的首要保证,全镇各D组织书记树立了“聚精会神抓D建,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全面落实了D建主体责任,书记主动承担D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职责,严格落实D建目标管理责任制,年度工作目标承诺、践诺、平诺制度,做到了明确目标、传导压力、落实任务、干出成效,提升了基层D建工作整体水平。
二是思想建设扎实开展。把思想建设作为加强将强农村基层D建组织建设的前提条件,每年组织村D支部书记参加县委举办的集中培训、重点轮训,利用镇D校阵地开展镇村干部集中培训4次以上,灵活穿插镇村干部大会以会代训,经常开展D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利用远程教育、“三会一课”、农民夜校等形式,广泛开展农村D员教育培训,提高了D员干部政治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三是D建基础有效夯实。把夯实D建基础作为加强农村基层D组织建设的根基根本,按照X市委“3+2”书记项目工作要求,认真落实村D组织“穿衣工作法”各项目标任务,在镇内选定D建示范村3个,落实任务、打造亮点、形成特色,在全镇乃至全县内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先进经验,有效发挥了示范带动效应。狠抓村级软弱松散D组织集中整顿,做到了整顿对象、措施、时限、责任、效果“五落实”,每年重点整顿一个村D组织,都取得了整改提升的成效。
四是作风建设全面加强。把作风建设作为加强农村基层D组织建设的根本要求,在镇村干部队伍中,继续巩固D的群众路线教育成果,从严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持续开展正风肃纪,防止“四风”反弹和“不严不实”问题发生,继续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促进了D员干部做“四讲四有”合格D员。
五是D员管理有力强化。把D员管理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任务,严格落实《发展D员实施细则》的程序要求,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做好发展新D员工作,各D支部每年基本上能发展1名新D员。认真落实D费收缴办法,各D支部能按照规定足额收缴D费。认真落实流动D员管理办法做到了底子清、去向明、无缝衔接。认真开展了民主评议和处置不合格D员工作,增强了D员先进性和纯洁性意识。
六是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把群众满意作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根本目标,切实加强了D员先锋模范意识教育,开展了D员亮明身份、亮明责任、亮明服务标准,争创D员责任岗,示范岗活动。提高了D员干部素质和工作服务水平。开展了农村D员分类管理和无职D员设岗足责,有效发挥了不同层面D员先锋模范作用。各D支部组建了D员干部志愿者服务队伍,在急难险重情况下,发挥了D员先锋模范作用。
二、突出问题
一是个别村不同程度存在软弱涣散现象。有的村班子配备不齐,换届时足额选配,有的不愿任职外出务工,有的班子不和自愿辞职,造成职位空缺,开展工作缺人手;有的班子不团结,搞内讧,相互制肘,相互拆台;有的村主要干部民主意识不强,习惯个人说了算,搞“一言堂”思想不统一,工作缺合力;有的村矛盾纠纷多,信访压力大,社会不稳定;有的村工作拖沓,被动应付,难以完成工作任务;有的村发展思路不清,方向不明,工作无起色。
二是个别村班子成员素质能力不适应发展要求。个别村干部文化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工作能力欠缺,缺乏为民服务的真本领;个别村D组织负责人在其位不谋其政,工作推诿扯皮,遇到问题绕道走,缺乏攻坚克难的勇气;有的村干部把村上工作当“副业”,全身心放在家庭经济发展上,对带领群众致富不上心,不尽责。
三是个别村D内组织生活不健全。个别村D支部一年一度没认真召开支部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之间没有开展“红红脸,出出汗”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个别村开展民主评议D员工作,搞形式,走过场,简单一次民主测评交差了事,没有执行严格的组织生活制度;个别村D员教育管理监督不得力,召开支部大会少,“三会一课”不够落实,即使开了会,也都是读读文件,讲讲工作,D员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