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先进事迹

2022-09-03 14:36:50 127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先进事迹

镇巴县永乐镇距县城100公里,被称为镇巴的“小西藏”,新时村作为该镇两个深度贫困村之一,贫困发生率超过48%,偏远、高寒、缺水和穷苦成为了该村的代言词。而县纪委监委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张文涛却带领群众一起,劈山开路拔穷根,创新破题换穷业,趟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致富路,让这个深度贫困村旧貌换新颜。

谋新布局,不破楼兰终不还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新时村条件苦、群众苦、干部生活苦,曾经在永乐工作了5年的张文涛深有体会。但20185月,刚刚调回县纪委不久的他却主动请缨,回到了这个熟悉的地方,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兼工作队队长。虽然家里的孩子尚且年幼需要照顾,但想起当地百姓的贫苦,张文涛更是焦急,他决心要带领与他朝夕相处多年的村民们走出一条致富路。

刚一到任,张文涛便挨家挨户串门,听诉求、搞访谈、做调研,短短几个月,他坚实的脚步翻越了该村的山山水水,把全村情况摸得清清楚楚,把区域内的地理和水土都了解的明明白白。哪家有几个小孩,哪家有个残疾,哪家养了几头牛,哪个地方肯出粮,哪个地方产药材,他张口就来,心里的蓝图也越发清晰起来。

产业发展是脱贫增收的根本之策,但提到产业,村组干部一筹莫展,种啥养啥,大家心里都没谱。但张文涛意识到,这里高山草甸多,生态环境好,村里都有养殖猪和牛的传统,为何不以此为基础,利用缓坡发展种植,利用草甸发展养殖,走一条种养殖结合、长中短结合的产业路呢?

打定主意后,他带着产业示范户和村组干部,先后7次到本县或四川、重庆等地考察学习,并结合新时村人文自然条件、资源禀赋特征、传统产业基础等特点,针对不同村民小组,因地制宜制定了“六个一”产业发展目标(即:一千亩中药材、一千头肉牛、一千头生猪、一千亩脆红李、一千亩桑园、一万只肉兔),为该村谋划出当前脱贫乃至乡村振兴的战略蓝图。

创新破题,敢教日月换新天

为了促进群众增收,让贫困户尤其是深度贫困村早日摘掉贫困的“帽子”,他通过充分调研,结合实际,为该村产业发展构建了四种增收模式,并通过座谈会、院落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动员群众参与进来。

小众小养“争跑”

“你当年新增肉牛养殖3头,按照1200/头,可补贴3600元。”这是张文涛会同村“两委”对该村贫困户黄东华的产业进行验收的一幕。为了鼓励群众小众小养,张文涛改变平均主义的补贴方式,在贫困户中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目前全村种植中药材600余亩、养殖肉牛700余头,其中20头以上大户7户,养殖生猪700余头,除外出务工人员和无劳动能力的五保户外,基本达到了“家家有猪、户户有牛”的良好态势。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脱贫攻坚第一书记先进事迹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1653.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