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24-03-12 07:03:52 232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摘要】电子文件大量产生,带来了档案存储与利用方式的变革,由此,传统载体档案数字工作成为近年来机关、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热点。本文以民航局档案数字化工作实践为例,分析提出了对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一些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文件数量激增,以及社会各个层面对档案信息利用需求的不断增长,带来了档案存储与利用方式的变革。近年来,国家档案局提出并开始实施“档案数字化战略”,随之,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了“实现海量存储和零距离利用”的传统纸质档案数字化工作。但是,受标准、规范相对滞后、各单位实际情况不一等因素制约,这项工作发展还不成熟,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难免遇到一些问题。笔者以民航局档案数字化实践为例,谈一谈对这项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工作回顾

民航局档案数字化工作起步较早,先后进行了档案目录、重要纸质档案原文及重要照片、录音录像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一)档案目录数字化情况

早在1995年,民航局档案部门开发并使用了《中国民航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对所有门类的档案实行了目录管理。至2002年,完成了全部馆藏档案目录的数字化任务。(二)重要纸质档案数字化情况

民航局重点开展了文书档案数字化工作。由于档案利用率不同(并非所有文件均有较高的利用价值)及经费等问题,原则上只对永久、长期保管的文书档案进行数字化。考虑到民航局档案工作人员较少,购置数字化各种硬件设备及对人员培训的费用较高等因素,故民航局档案数字化工作均采用外包形式,即由专业公司承担数字化任务。自2004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民航局及11个下属单位的5300余卷重要文书档案数字化工作,数字化照片1503张、声像档案333盘。整个数字化工作主要经过了以下几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制定《民航局文书档案数字化加工范围》,集中人力按照加工范围对馆藏档案进行鉴定、筛选。详细统计需扫描档案数量,做到心中有数。考察外包公司并签定合同,合同中对质量要求、加工场地、安全保密、工期、费用及验收办法进行明确规定。

2、原文扫描阶段:

这一阶段的工作主要由档案数字化外包公司完成。将档案每五年划分一个批次,每完成一批次档案原文扫描任务,即由民航局档案馆工作人员进行一次质量初查,质量不合格的限期整改,达到标准才进入下一批次档案的数字化工作。外包加工期间,档案馆工作人员定期(每周1-2次)到数字化加工现场进行指导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待全部档案数字化工作完成后,邀请有关专家进行验收,并要求外包公司对专家提出的问题再次整改,直至完全符合要求。

3、数据整合阶段: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民航局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2820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