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养廉之道铸强盛之基——《左传》中的廉洁文化

2024-03-26 12:00:33 128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循养廉之道铸强盛之基——《左传》中的廉洁文化

《左传》作为一部记载春秋250余年史事的编年体史书,是十三经之一。《左传》长于记事,古人称赞它其文典而美,其语博而奥”“广记而备言,是史之极也,可谓推崇备至。除了史料翔实、辞义赡富之外,《左传》还有着其文缓,其旨远的深邃内涵。魏晋时期为《左传》专门作注的杜预就深刻指出,《左传》具有惩恶劝善的思想意图。人们在对历史进行原始要终的阅读中,就能真切感受到个人国家兴衰荣辱背后存在的共性原因,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浸润中循正道、守正义、知戒惧。其中,《左传》极为强调廉洁之德,它提出的许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仍是不刊之论,值得我们借鉴吸收。

廉洁是国家强盛之基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在总结历史教训的基础上,将廉洁视作最大的道德,将奢侈视作最大的恶行,指出廉洁是国家发展强盛的道德基础。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在国家秩序解体的混乱之中,诸侯国的命运浮沉不定,有的崛起为霸主之国,有的却国破家亡。在目睹不同国家的际遇后,《左传》作者对廉洁之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廉洁不仅是对个体持身的具体要求,更是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成败,由此提高了整个社会对廉洁的认识程度。

《左传》记载宋国出于政治私心向鲁国行贿,将本是郜国的大鼎献给鲁桓公,桓公为了炫耀新得的大鼎,将它放在了祭祀祖先的太庙里。对此,鲁国的贤臣臧哀伯劝诫桓公,指出君王应当宣扬美德,作为百官的示范。太庙是神圣庄严的地方,但是在陈设上却极其俭朴,盖屋顶用的是茅草,做垫子用的是蒲草席,祭祀食物用的是味道寡淡的肉汁和没有细磨的米,这样的做法是有深刻用意的,就是为了宣扬君王的节俭之德,以此教育百官民众。但是桓公却将贿赂得来的贵重器物放在太庙里,这是灭德立违的行为,百官会跟着效仿去追求奢侈生活,那么最后等待鲁国的就是官腐国败的结局。在与桓公的对话中,臧哀伯总结出了国家衰败的一般原因,他指出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国家衰败是由于官员行为不正,而官员行为不正是由于大肆接受贿赂。在《左传》看来,鲁国从国君到官员的失德败坏、追求奢靡生活,正是鲁国衰落的重要原因。

在另外一则例子中,《左传》记载吴国夫差陈兵陈国时,令邻国楚国深感威胁,在楚国大臣们为此惊惧不安之时,大臣子西冷静剖析,认为夫差贪图享乐,所欲必成,玩好必从。珍异是聚,观乐是务,夫差想要的东西一定要得到,玩赏喜爱的东西一定要随身携带,积聚奇珍异物,尽享游观玩乐,这先自败也已,安能败我

。子西清晰地意识到虽然吴国看上去国势强盛,但却是外强中干,奢靡享乐之风早已使吴国根基败坏,不足以威胁楚国。

尊礼义、重民情是执政者养廉之道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循养廉之道铸强盛之基——《左传》中的廉洁文化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1637.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