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养生主》中的天人之思

2024-03-28 07:03:52 556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庄子·养生主》中的天人之思

天人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中的重要问题,同时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关切。在《养生主》一篇中,庄子以庖丁解牛”“秦失吊老聃”“薪尽火传等故事为喻,其中不仅牵涉着与知识领域、现实实践等相关的思考,同时寄寓了庄子对于宇宙流行及生命价值的理解,内容丰富、意蕴深远。

天也,非人也:天人相分的逻辑起点。在道家思想体系中,天人观念的生成是宇宙论乃至于人生论的基础,天人关系理论构成了道家学派哲学思辨中的重要部分。如《老子》第二十五章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已经体现出相当清晰的天人逻辑关系。在庄子这里,可以看到对于天人问题的深化思考。郭象注庄子时提出故天者,万物之总名也,这就是说,庄子对这一概念的使用首先是自然意义上的,表明天与客观物质世界紧密相关,是自然事物的总称。由此出发,在《养生主》中,庄子充分肯定了天人分属于不同的范畴,应当且必须给予区别:“‘天与?其人与?’……曰:天也,非人也。’”可见,庄子在此对天与人作出了明确划分,天人相分于是构成了庄子养生学说的逻辑起点。在庄子看来,天人之分是必须承认的客观事实。不仅如此,天是人的存在根据,甚至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人的因素。此处,天与人之别集中体现为自然天成与人事造作之别。天与”“人与

一句的关键逻辑在于,无论是提问者还是回答者,都将天与人并列而谈,认为在现象的诠释中二者是两个不同的因素。回答者则进一步在天与人之间建立起直接的联系,认为人事与天道之间事实上存在着包含关系,反映于人身的结果其实仍然是天之作用,展现出庄子天人相分的基本观点。概言之,庄子对于天人之间差异性的强调,既是欲以此确立起天人相分的基本逻辑,亦是为论证天相对于人的优先性作理论上的说明与奠基。

依乎天理:以人顺天的实践准则。在延续并发展老子生成论的基础之上,庄子养生思想中进一步确立了依乎天理、以人顺天的实践准则。在《养生主》中,则集中体现在庖丁解牛的著名寓言中。主要讲述有一庖丁颇善于解牛,其技艺已然十分纯熟,宰牛动作甚至能够合于乐章的节拍、舞步、韵律,犹如能给人带来美感享受的音乐舞蹈表演。关于庖丁解牛的思想内蕴和理论主旨等,历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然而,若从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一句中推阐其义,或可一窥庄子说理的真正意图。庖丁解牛表面上是庄子对解牛技艺的阐述,实则意在触及身处复杂万象中的人调适自身、安身立命的根本。经由解牛意象的隐喻,可以清晰看到庄子将作为实践活动的联系起来,寻求二者的相通之处,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道的根本特征是自然无为,在运行中表现出合规律而又合目的,因此带有主观创造性质的

亦必须是合规律与合目的,唯此才能成为自由的创造性活动,这就是庄子的理论落点所在。这便是寓言结尾处文惠君由此所悟之道的实质:正是通过庖丁之,悟得养生依乎天理是其中的线索和关键。故此可以认为,庖丁解牛乃是庄子对养生之法的形象喻示,养生的根本方法即是顺应自然。反之,若不尊重客观规律,就无法进入自由的境地。人的自由的获得在于主观精神与客观规律相一致。就养生问题而言所带来的启示是,唯有明确天人之别,并顺着自然的理路以为常法,才是养生的可能路径。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庄子·养生主》中的天人之思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1691.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