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上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我们要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野深入理解和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深层本质、时代价值和发展趋势,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以新质生产力支撑高质量发展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启示。
从系统论角度认识新质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是一个有机整体,需要我们以系统观念加以理解和把握。马克思认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工人的平均熟练程度,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生产资料的规模和效能,以及自然条件。”这就告诉我们,离开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就无法描述生产力。与传统的主要依靠体能、技能的生产劳动不同,新质生产力主要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技术为支撑,劳动过程已经从机械化、电气化发展到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因此,新质生产力呈现的系统更显复杂,表现为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新质生产力是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诸多元素的综合体。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仅涉及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而且涉及发展方式创新,更涉及经济体制机制创新。这在客观上要求我们以系统观念认识新质生产力,要在社会有机体中把握新质生产力,在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辩证关系中找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历史方位,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和深层本质,从而掌握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规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决定意义的因素。纵观人类历史,一个能够引领世界发展潮流的国家和民族,必然拥有在科学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世界顶尖人才,创造出具有革命性和颠覆性的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完善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合理流动的工作机制。”因此要运用系统观念,把科技、教育、文化、人才等统筹起来,把对科技、人才、创新的战略意义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为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从过程论角度理解新质生产力
恩格斯指出:“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即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新质生产力本身是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质上是一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自我扬弃、自我发展、螺旋式上升的生动实践过程。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学习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6219.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