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特湾海战:二战中击溃日本海军的最后一战
莱特湾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也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后一次航母对战。为了阻止日本从东南亚获取橡胶、石油等军用战略资源,同时夺回被日本占领的菲律宾,1944年10月20日至26日,反法西斯盟国美国、澳大利亚在菲律宾莱特岛附近对日本发起了一系列海战,基本歼灭了日本海军的核心力量,盟军就此取得了绝对的制海权,成功完成了莱特岛登陆,为之后夺回菲律宾、终结日本在东南亚的统治奠定了重要基础。
盟军先发制人,守株待兔
因菲律宾中部的莱特岛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其东部海域拥有不设防的海上通道,可借此进入群岛的其他岛屿,同时又能绕开棉兰老岛上的日军,美军就此确定了夺取莱特岛的作战计划,决定于10月20日对菲律宾中部的莱特岛进行两栖登陆作战。莱特岛登陆战是尼米兹指挥的中太平洋战区和麦克阿瑟指挥的南太平洋战区的一次重要合作,麦克阿瑟全面指挥莱特岛作战,尼米兹为其提供太平洋舰队的海上支援,哈尔西的第三舰队则利用舰载机掩护登陆。20日,盟军在莱特岛东海岸成功登陆,对此,日军在莱特湾集结3支舰队准备对登陆部队展开反攻,并制定计划诱骗美军第三舰队向北远离圣贝纳迪诺海峡。10月23日,当日军栗田健男舰队经过巴拉望岛水域时被美军2艘潜艇发现,美军先发制人击沉了日军“爱宕”号和“摩耶”号重型巡洋舰。24日,栗田舰队进入锡布延海后被美军侦察机再次发现,哈尔西集结第三舰队的3个航母群对栗田舰队展开猛烈进攻。由于日军缺乏空中掩护,在美军航母的多轮轰炸下,栗田舰队的“武藏”号超级战列舰被击沉,数艘战列舰受损严重。受袭后的栗田舰队并未改变航线,而是继续向圣贝纳迪诺海峡和莱特岛推进。锡布延海战作为莱特湾战役的第一场海战,成功扼杀了日军的突袭计划,为盟军登陆提供了有力的海上保护。
10月25日,西村祥治舰队进入苏里高海峡,早已等候多时的美军第七舰队和澳大利亚海军第74特混舰队对其发起了猛烈进攻。在美军鱼雷艇和驱逐舰的鱼雷攻击下,西村损失了大部分舰艇,但依旧选择继续前进,在海峡尽头再次陷入美军舰艇的包围圈。美军舰艇充分发挥侧舷火力优势,侧翼的澳军舰艇也积极配合进攻,在盟军的合力围剿下对西村舰队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而同样驶往苏里高海峡的志摩清英舰队在看到西村舰队被歼灭后,改变了原有前进路线掉头撤离。苏里高海峡海战中美澳联军大获全胜,使日本海军实力进一步削弱,这也是太平洋战争中为数不多的主要依靠舰艇而非舰载机作战的海战。
栗田误判局势,草率撤离在锡布延海战中受挫的栗田舰队顺利穿过了圣贝纳迪诺海峡,10月25日沿着萨马岛海岸向南继续前进,而此时哈尔西的第三舰队正在向北追击日本的诱敌部队,美军则只有一支由6艘护航航母、3艘驱逐舰和4艘护航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来抵抗栗田可能发起的攻势。虽然栗田舰队受到重创,但仍是太平洋战争中最强大的水面舰艇部队之一,保有4艘战列舰、8艘巡洋舰和数艘驱逐舰。萨马岛海战中因第三舰队的缺席而使美军处于绝对劣势,这使得莱特岛登陆的美国两栖部队面临极大的被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