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型立法如何起到“促进”作用

2024-04-26 07:03:52 124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促进型立法如何起到“促进”作用

今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这是一项典型的促进型立法活动。截至目前,我国中央层面已经出台了乡村振兴促进法、家庭教育促进法、电影产业促进法等10余部以促进法命名的法律,各地方省级、市级层面的促进型立法数量更多,内容几乎涵盖社会生活中经济、教育、医疗、就业、产业发展等方方面面。促进型立法与管理型立法是根据发挥作用的不同,对立法所进行的常见分类方式,前者以提倡、激励、服务、引导以及对政府的考核评价作为核心价值,后者则直接为各类主体设定权利义务。

促进型立法着眼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新形势,往往关注的是社会整体发展过程中的薄弱产业、事业或者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服务和支持的领域,如科技进步、教育事业、公益事业、社会保障和就业等。在这些领域适度地采用促进型立法,可以发挥立法的激励鼓励、正面评价、引导奖赏等功能,体现了立法从管制引导的转变。

作为一种重要的、柔性的立法形式,促进型立法是法治领域改革的有益实践,但在实践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争议。一方面,促进型立法的直接适用难度较大。促进型立法的法律条文往往较为抽象,具体性和确定性较为不足。此类立法通过提倡、引导等方式贯彻国家意志,宣示性、倡导性条文较多,有大量支持”“保障”“援助”“奖励的相关规定,较少设置法律责任条款。例如,电影产业促进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国家对优秀电影的外语翻译制作予以支持,那么这种支持的力度与方式究竟如何,法律中均无规定;又如,乡村振兴促进法在监督检查一章规定对相关行为给予处分”“予以处罚”“追究刑事责任,但并未规定处罚的尺度,这就给相关条款的适用带来了障碍。过于宽泛的行政裁量空间将赋予基层行政机构更大的执法权力,这可能导致法律适用上的不合理。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促进型立法如何起到“促进”作用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7196.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