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为新发展阶段全面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效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快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进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衡量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推动整个社会发展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关键力量。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可以分为实体性要素和非实体性要素,其中劳动者、生产资料与劳动对象是实体性要素,科技、管理、信息和数据等是非实体性要素。从生产力的要素结构来看,与传统生产力不同,新质生产力就是实体性要素提质增效,同时非实体性要素,尤其是科技创新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先进生产力。
新质生产力的“新”体现在要素构成和具体表现两个方面。一是要素构成新,包括掌握新科技的新型劳动者、智能设备等新生产资料、数字空间等非物质化的新劳动对象,以及新科技、新管理模式和数据新要素等。二是具体表现新,即依托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领域的先进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质”则体现为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新本质。科学把握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求新质生产力必须与传统生产力有本质区别,经济发展方式由传统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二是高质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要求新质生产力必须服务于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取向。三是高品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要求新质生产力必须更好满足人民对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四是“质”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要求新质生产力必须服务于构筑“质”“量”并重的国际竞争新优势。进入新发展阶段,新质生产力的“新”和“质”都是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生产力,都需要摆脱传统增长路径,形成适应数字经济时代要求,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先进生产力。
赋予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通过牵引效应赋能。科技创新在新质生产力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历次工业革命中,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总会带来产业变革,进而深刻改变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当前,以人工智能、分子工程、石墨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等为技术突破口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发挥科技创新的牵引作用,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技术创新体系和产业集群,带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通过结构效应赋能。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具有结构效应。首先,现代社会的经济增长一般遵循配第—克拉克定理,劳动力等逐渐从农业转向生产效率更高的工业和服务业;其次,科技创新一般率先出现在个别部门,进而通过关联产业的扩散效应逐渐惠及其他部门;再次,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总是存在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成为带动其经济增长的主要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必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链条式与集群式发展,成为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最高的行业及部门,进而通过经济结构的不断优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新质生产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109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