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江山市—焕发千年文化名市的时代光彩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浙江考察时强调,浙江要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积极探索。浙江省江山市建县1400多年,是文化名市,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资源,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努力在新时代县域文化建设上积极探索,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任务,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做好“赓续弘扬”文章,守好红色文化根脉。江山市是一块红色热土,是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挺进浙西南的第一站,也是红军在浙江境内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江山市始终以守好“红色根脉”的政治自觉,扎实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用红色文化滋养干部群众,使红色文化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一方面,以“红色地图”引导红色教育。充分挖掘整合本地红色资源,加强革命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建成和修缮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大陈纪念馆、杜立特行动纪念馆等红色场馆20余个。从市级红色教育基地中遴选上王村竹子林革命遗址(闽浙边区人民解放军浦江衢游击支队旧址)等5家党史教育基地,结合领袖足迹,绘制“党史研学地图”,推出“1+5”党史研学精品专线。另一方面,以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按照浙江省委提出的构建“大党史+大党建”工作格局,凝聚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先后编写《中国共产党江山历史》《追忆江山抗战》等史书,进一步丰富党史乡土教材。同时,深入实施数字化提升工程,编排推出大陈村《你好江山》等山水实景演出剧,以红色革命故事为根脉,生动展现江山民众与红军一起浴血奋战的场景。特别是创新宣讲模式,通过组建市委宣讲团、“8090+”宣讲团等,深入企事业单位、城乡社区、校园等开展宣讲,让党的故事、党的理论传遍每个角落。
做好“文旅融合”文章,激活区域文化动能。江山市孕育有清漾毛氏文化、江郎山世遗文化、仙霞古道文化、廿八都古镇文化等区域特色文化。特别是清漾毛氏文化,发源于清漾村,是江南毛氏发祥地。2006年8月16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江山调研,主动要求前往清漾村考察,专门要求修缮毛氏宗祠。江山市始终牢记嘱托,充分发挥文化铸魂作用,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相互融合、相互赋能,真正让区域文化彰显出独特魅力。清漾村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深挖文旅资源。一方面,大力保护与塑造文化载体。聘请国内知名团队,科学编制村庄保护规划,按照就地取材、还原历史原则,对毛氏祖宅、毛子水故居等20余座核心古建筑进行保护性改造、修缮提升,确保保留原有建筑形态、传统风貌、民俗风情等历史元素。另一方面,大力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提炼“耕读传家、贵而不富”“诗书名世、清白传家”的毛氏文化内涵,创新开发以清廉文化为主题的研学精品线路,打造15个毛氏文化、清廉文化微地标,量身定制状元凳、尺书签等系列文创产品。同时全力打造以毛氏文化为主题的古村落夜景,大力培育夜间经济特色街区,初步形成清漾“夜经济”文化,并借助“毛氏文化旅游节”等特色节会活动,放大特色文化宣传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