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区党工委组织部组织开展“党员读书月”活动,结合近期我的读书学习,我想简单谈一下我对读书学习的一点心得体会,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躲在家里读书。读到《子刘子自传》,仿佛一股清爽的风吹过心头,感受到“天地有正气”。尽管《子刘子自传》篇幅不长,但却有“雪飞炎海便清凉”的力量。
这是中唐大诗人刘禹锡的自传,说到刘禹锡,我最先想起的是那首脍炙人口的《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这首《竹枝词》是描写青年男女爱情的。一个初恋的少女在杨柳青青、江平如镜的春天里,听到情郎的歌声产生的内心活动。能把“少女怀春”的细腻情感描摹得如此传神且活泼喜悦,我们所以猜测出作者当时的处境应该是特别顺利且心情愉悦的。其实不然,恰恰相反,这正是刘禹锡在被贬之后写的。
被贬官是人生的重大挫折,刘禹锡为什么被贬?让我们来看看他的生平:
刘禹锡,字梦得,匈奴人后裔,他的家庭属于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刘禹锡在《子刘子传》中写道:“初,禹锡既冠,举进士,一幸而中试”。
据考证,刘禹锡18岁中进士,21岁中了博学宏词科,官至监察御史。他23岁时就被授太子校书,得以亲近储皇,太子登基后,刘禹锡的前途应该是不可限量的。
刘禹锡的仕途一帆风顺,他的梦想是治国平天下,于是积极参与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又称“二王八司马”事件。是在中唐永贞年间,官僚士大夫以打击宦官势力、革除政治积弊为主要目的的改革。刘禹锡等官僚士大夫低估了保守派的实力,宦官权贵以及手握兵权的藩镇军阀开始反扑,不仅逼迫皇帝退位,还把改革派的领军人物刘禹锡等八人贬为边远八州的司马。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读《子刘子自传》心得体会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4388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