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四川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2024-09-07 07:03:52 129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2002年四川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二、给定资料

1.有人认为,近年来,随着大批大中专毕业生走出校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呈现出一种供大于求的状态。用人单位竞相提高被聘人员的学历标准,以致于在人才市场刮起了一股人才高消费的浪潮,一些单位招收人才时,不是根据用工需要,而是以高文凭、高职称为条件,出现了大材小用、高能低用高学历低就业、低学历难就业中专生靠边站、专科生没人要、本科生专业要好、研究生才走俏的现象。这既造成教育和人才的浪费,同时又家具了人才供需的矛盾。

2.职能部门有关人士指出,诸多因素使得毕业生就业渠道变窄。企业减员增效,国有大中型企业吸纳能力大大减弱;政府精简机构,吃财政饭的人员不进反出;事业单位编制普遍超编,接收毕业生显得异常困难。每年的军队转业干部、三州内调干部、退役优秀运动员等政策性安置任务增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毕业生的安置。毕业生数量每年都在递增,而工作岗位的数量却不能随之增加,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

3.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仅占全国人口比例的5.7%(美国60%,日本、韩国30%,印度16%),在世界上排在倒数的位置。尽管目前毕业生就业的供需比例有些失衡,但从宏观上说,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还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4.十五末,我国西部地区人才总量将从目前的1100万人增加到1500万人,专业技术人员从目前的760万增加到1000万,才能基本满足西部大开发战略需要。目前,我国西部地区人才总量密度总体上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低于东部地区水平。西部地区每万人口专业技术人才数将只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0%。

5.成都市武侯区从人才绝对总量看,2000年底专业技术人员只占全区从业人员的5%,离人事部提出的在2000年达9%,2010年达11%,差距很大。从专业结构看,教师和卫生技术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63%,而从事科技生产第一线的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只占15%,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急需的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人才,以及律师、审计、金融、市场营销、国际贸易等人才紧缺。从人才布局看,基础产业农业技术人员不足,全区平均每亩耕地仅有0.02名农技人员;支柱产业(第二产业)人才奇缺,存在严重的人才短缺与流失的双重困难;新兴产业、乡镇企业人才紧缺,全区乡镇企业占财政总收入的70%,但其人才只占全区总人才数的3.2%,制约了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

6.仪陇县党政群干部队伍50乡以上占27%左右,30岁以下占13%左右,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从文化结构看,大专以以上学历的占36%左右,但真正的正规学校毕业的并不多;高、初中以下占45%,其中文革中毕业的高中生不少。

7.以农业为主的万源县,农业系统的专业技术人才只有280多人,每万农业人口平均有3人。而且这有限的专业人员还有相当一部分未直接从事专业工作。在农村有一技之长的种植、养殖专业人才更是奇缺。全市400多个村中,有70多个村在乡土人才资源统计时为空白。

8.德阳人才资源的现实状况不容乐观。根据.1999年度统计资料显示,全市各类人才共12万余人,仅占全市人口总数的3.23%,尚不及沿海发达地区的一半。在未来15年里,人才需求缺口为12万人。现有人才中,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不足10%,高新技术人才、学术技术带头人才更是寥若晨星。除机械外,食品、化工、医药、电子、服装等支柱产业的人才严重不足,而文理、财经类人才相对饱和。人才流失严重,仅德阳市东电;二重等8家具有代表性的国有大中型企业近5年人才流失总数达400余名。其中有两家企业因人才流失严重,生产经营陷于困境。人才队伍的落后状况与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要求存在着较大差距。

9.凉山州11个少数民族聚居县人才匮乏的问题十分突出,而且人才主要集中在教育、卫生部门,物资生产部门、科研部门人才量少质差,贸易人才、高新技术人才紧缺,部分专业学科人才青黄不接。科技人才队伍极不稳定。

10.为给调整产业结构提供坚实的人才保证,2000年泸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将果树、蔬菜、食品加工、畜牧、水产等专业的未就业大专以上毕业生送到相应专业的大专院校培养23年,提高行业所需知识与技能水平。毕业后直接派遣到送培单位工作。

11.营山县积极推荐大中专毕业生应征入伍,鼓励毕业生到军营接受训练,增长才干。

12.最近,教育部、公安部、人事部、劳动保障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有关问题的意见》,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抓住西部大开发、小城镇建设和城市社区建设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并吸纳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支教、支农、支医、扶贫等工作。

13.人才市场业内人士认为:就业形势严峻不是就业岗位不足,而是毕业生选择符合自身意愿的余地越来越小了。毕业生为什么喊难?难的是留在大城市,难的是找一个条件舒适、待遇优厚的工作。面对用人制度的改革及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旧的择业观念已是影响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瓶颈。供需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毕业生就业期望值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之间的矛盾。目前一些大中专毕业生,仍是把国有企事业单位当作遮风避雨的伞,一国有,二集体,不去私营和个体的择业观念非常突出。许多大中专生既不愿意到民营企业和服务行业就业,也不愿意到农村基层。他们在择业时缺乏对社会需求的了解,不是自己去适应市场,而是想让市场来适应自己。

14.今春,我省各地人才市场上出现了一种新动向:应用型人才成为了招聘的主流。学金融、贸易、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的比较好找工作,而一些传统专业,特别是文史类毕业生则没那么幸运了。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加入WTO后,目前正在逐渐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之一,职业资格证书较学历证书更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加之,随着政府对就业准人制和职业资格证书制的大力推广,我国正从学历社会向资格社会转型。而科技日新月异,各生产环节的技术含量越来越高,生产管理服务人才将逐渐成为生产一线的骨干,具有现代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人才也将活跃在生产一线岗位上。

15.有关专家指出,要使毕业生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才,关键还得看学校培养的学生是否符合实际需要,学校应改变过去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科设置,作好市场?,根据实际,及时调整专业,加强适应性教育,使高等教学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培养专业对口,适销对路的毕业生。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2002年四川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2829.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