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传
播迅猛, 发病率高, 人群普遍易感, 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是
我县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 防
止疫情扩散流行,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
发展, 根据《登革热疫情防治技术指南》、《广东省登革热防
控专业技术指南(2015 年版)》、《登革热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WS216—2008)》、《XX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XX 市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市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
议办公室关于加强我市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通知》 要求, 结合
我县实际, 制订本工作方案。
一、 工作目标
(一) 健全登革热防控工作机制。 按照“早发现、 早评
估、 早预警、 早行动” 的原则, 健全各级政府主导、 各部门
分工负责、 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登革热防控工
作机制, 依法明确和落实蚊媒防控、 疫情处置主体责任, 加
大经费投入, 加强能力建设, 调动各方力量, 做实防控措施。
(二) 加强监测预警, 严防疫情蔓延。 将蚊媒监测和防
控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内容, 提高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实效, 切
实落实爱国卫生“三个一” 措施, 全面彻底整治外部环境卫
生、 清除室内外蚊虫孳生地, 完善蚊媒密度监测体系和分级
响应机制。 将蚊虫密度控制在标准之内, 即蚊虫的停落指数
小于 1 只/人. 次, 路径指数小于 0. 5 处/千米, 使布雷图指
数控制在 5 以下。 加强疫情监测与处置, 对核心区和警戒区
开展杀灭成蚊工作, 并在 7 天内将蚊媒指数(布雷图指数或
诱蚊诱卵指数) 控制在 5 以下, 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登革热
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二、 主要任务
(一) 建立联防联控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 多部门合作的联防联控机制, 落实
综合防控措施。 各镇政府要健全登革热防控领导机构, 加强
对辖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领导, 投入必要的防控经费, 协调、
督促辖区各有关部门和村(居、 渔) 委会执行防控方案, 落
实各项防控措施。 县卫计局加强全县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指导,
组织开展蚊媒、 疫情监测, 定期通报疫情和存在问题, 分析、
研究登革热防控形势,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县爱
卫办动员全县开展清除积水灭蚊行动, 并同时督促各镇做好
省、 市、 县疾控中心通报的蚊媒低密度以上的监测点环境整
治工作, 确保各镇落实属地管理工作职责, 积极做好登革热
防控工作。
(二) 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1.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统一行动。 由县爱卫办和各镇政府
负责每个月 部署开展 1 次以清除卫生死角和“四害” 孳生地
为主的统一行动, 重点清理垃圾、 杂物、 卫生死角以及各类
积水等蚊媒孳生地。 县爱卫会成员单位要部署、 发动并督促
本系统各单位按照要求统一开展单位内 外的环境卫生整治
行动。 其中教育、 住建、 卫计、 工商、 综合执法等部门要加
强城市主干道和内街内巷公共外环境、 建筑工地和物业小区、
公园和景点、 学校、 医院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整治, 及时、
有效清除蚊媒孳生地。 坚持推行环境卫生网格化管理, 由镇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村(居、 渔) 委会和督促有关机关、
社会团体单位每周进行 1 次环境卫生大扫除, 严格落实“门
前三包” 制度和门内卫生达标责任制。
2. 抓好重点区域清理整治工作。 各镇政府要加强组织领
导, 按照“以块为主, 属地管理” 和“谁主管, 谁负责” 的
原则, 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有本地登革热疫情发生
和输入病例的重点镇要开展疫点及周边环境整治, 重点清理
城中村、 城乡 结合部、 铁路和公路沿线、 河道两旁和村庄周
边的垃圾, 集中力量消灭卫生死角、 各类积水等蚊媒孳生地。
对不能处理的积水和大型水体投放灭幼缓释剂。
3. 组织重点区域内居民开展室内外清理积水和灭蚊工
作。 针对发生登革热疫情区域、 蚊媒密度高以及存在登革热
传播中度风险以上的区域, 各镇政府要及时组织村(居、 渔)
委会开展室内外清理积水和灭蚊工作。 要明确责任, 责任到
人, 实行网格化管理。 重点区域的居民户 登记造册, 每个片
区、 每条街道、 每一户 都要落实到人。 要挨家挨户 上门派发
宣传单, 指导清查积水。 入户 时重点关注天台、 楼梯间、 地
下室和卫生死角等积水的清除, 对不能处理的积水和水生植
物投放灭幼缓释剂。
4. 加强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督促检查。 各镇政府要定期对
重点区域内的工地、 学校、 商场、 公园、 医院等所有单位的
内外环境孳生地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 做好检查记录, 并督
促各单位及时清除存在的卫生死角 以及各类积水等蚊媒孳
生地。 对拒不落实蚊媒孳生地清理职责的单位, 所在地镇政
府要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县政府及相关单位的上级主管部
门, 由县政府、 各有关部门督促其落实清理工作; 仍拒不落
实的, 由各镇政府、 各有关主管部门收集报县爱卫办, 县爱
卫办汇总后报市爱卫办。 教育、 住建、 卫计、 工商等部门要
加强行业管理, 督促本系统各单位落实病媒防治业主负责制,
按要求做好蚊媒孳生地清理等工作, 并配合所在镇开展上门
检查。
(三) 强化疫情监测与处置
镇级以上医疗单位要规范设置发热门诊, 做好发热病人
的筛查和记录, 对发热伴皮疹、 头痛、 肌肉关节痛、 白细胞
和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要及时抽取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测或送
至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确保监测系统灵敏、 可靠。
发现登革热病例后,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当地医疗机构要
按照《登革热疫情防治技术指南》《广东省登革热防控专业技
术指南(2015 年版)》,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 疫区处置
工作。 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后, 应每日在疫点主动搜索可疑病
例, 及时诊断、 处理, 防止疫情蔓延。 县卫生执法机构要加
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执法检查, 对防蚊灭蚊等措施执行不到
位的部门、 单位要依法进行查处。
(四) 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
各镇要建立健全防控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队伍, 做好防
控登革热的应急物资储备。 要大力开展专业队伍培训, 提高
疾病监测、 流行病学调查、 卫生检验、 健康教育、 疫情处置、
消毒杀虫等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确保工作质量。 要提高医
护人员对登革热的诊疗水平, 做到早诊断、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快速、 高效处置。 要加强对各类
管理人员的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 完善、 细化各类单位、 场
所灭蚊工作指引和灭蚊记录。
(五) 深入开展宣传发动
各镇要开展多层次、 多渠道的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媒体、
墙报、 入户 分发宣传单等形式, 广泛开展防蚊灭蚊知识宣传,
使广大群众充分了 解防蚊灭蚊、 防控登革热的目 的、 意义。
同时, 要强化舆论监督, 对防控登革热执行不力的部门和单
位要予以曝光, 表扬先进, 鞭策落后。
三、 职责分工
(一) 各镇: 各镇政府负总责, 健全工作机制, 加强组
织协调, 做好辖区登革热防控工作。 各镇政府、 村(居、 渔)
委会作为登革热防控主体责任单位, 按属地管理原则, 负责
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组织发动辖区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行动,
清理下水道、 地下室等卫生死角, 翻盆倒罐清除积水, 消灭
室内外蚊虫孳生地。 要实行责任落实、 分片包干、 网格化管
理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确保达到蚊媒控制指标。 发生疫情时,
各镇政府及村(居、 渔) 委会要落实蚊媒控制、 疫情处置的
主体责任, 发动群众做好辖区紧急灭蚊、 消除蚊虫孳生地等
工作。 辖区镇卫生院, 负责做好辖区居民的登革热健康宣传
教育工作, 并协助疾控机构开展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
搜索、 蚊媒密度监测和孳生地调查等工作。
(二) 县委宣传部: 会同县卫计局等部门, 组织指导新
闻媒体做好登革热疫情及防控工作的宣传报道和舆论引 导,
加强科普宣传, 普及防控知识;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和管理引
导。
(三) 县经信局: 协助卫计部门做好药品储备、 调拨等
工作。
(四) 县教育局: 组织实施各类学校、 幼托机构的登革
热疫情控制措施, 在每年 4 月 、 9 月 组织开展一期登革热防
控知识讲座, 确保所有学生接受预防登革热健康教育课, 并
发动学生回家清除蚊虫孳生地, 防止登革热疫情在校内发生
和流行。 做好在校学生、 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 我防护工作,
组织中小学、 幼儿园开展“小手拉大手” 活动, 动员学生家
长配合做好清积水、 灭蚊虫工作。
(五) 县公安局: 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依法、 及时、 妥
善地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 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维护社会稳定。 结合公安职责, 依法协助卫计部门落实相关
措施。
(六) 县司法局: 参与协调拘押所、 监狱开展登革热防
控工作。
(七) 县财政局: 研究安排登革热防控包括监测、 预测、
疫情处置、 培训、 科研、 演练和事件处理所需的设备、 器材、
药品等经费, 贮备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经费, 做好经费使用
情况监督检查工作。
(八) 县人社局: 组织实施各类技工学校的登革热疫情
控制措施, 持续开展清理蚊虫孳生地和灭杀成蚊行动, 防止
登革热疫情在校内发生和流行, 做好在校学生、 教职工的宣
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做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登革热患
者的医疗保险工作。
(九) 县国土资源局: 负责向有关部门提供储备土地具
体位置信息, 督导业主清除地上积水和杂物, 协助有关部门
做好灭蚊工作, 切实降低储备土地环境蚊媒密度。
(十) 县环保局: 加强指导、 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督促自然保护区主管部门落实登革热防控各项措施, 切实降
低蚊媒密度。
(十一) 县住建局、 县综合执法局: 加强风景名胜区、
公园、 市政工程和房屋建筑工地、 物业小区的环境卫生管理,
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及时清理各类积水、 垃圾以及
卫生死角 , 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 督促风景名胜区、 公园、
市政工程和房屋建设工地聘请专业消杀队伍开展灭蚊工作,
切实降低蚊媒密度。 加强对风景名胜区、 公园、 市政工程和
房屋建筑工地有关人员的宣传教育, 做到有病及时就医, 及
时报告。 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人员的宣传和培训, 督促小区
物管部门聘请专业消杀人员指导有效开展灭蚊行动, 协助村
(居、 渔) 委会做好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 指导本行业、 本
系统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的开展, 协助有关部门督促、 指导
各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做好宣传、 清理卫生死角、 清理积
水和灭蚊等登革热防控工作。 清疏城镇河涌、 市政下水道和
沙井, 确保水流畅通, 有效控制蚊虫孳生。
(十二) 县交通运输局: 指导本行业、 本系统做好登革
热防控工作的开展, 督促、 指导各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做
好宣传、 清理卫生死角、 清理积水和灭蚊等登革热防控工作。
(十三) 县农业局: 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治
理、 政策制定和宣传工作。
(十四) 县文体广新局: 负责做好体育场馆的灭蚊工作,
指导本系统开展清理卫生死角、 清理积水和灭蚊等登革热防
控工作。
(十五) 县卫计局: 负责组织制定登革热疫情防治技术
方案, 组织制定各项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措施, 并组织实施
和进行检查、 督导。 组织对登革热疫情的监测、 评估、 预测、
预警, 制定有关处置方案、 标准和规范, 及时向社会发布疫
情信息, 开展健康教育等。
(十六) 县工商局: 指导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各类商品
现货市场及商贸服务场所的登革热防控工作。
(十七) 县食品药品监管局: 负责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
药品、 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监督管理。
(十八) 县旅游外侨局: 组织 A 级景区和星级旅游饭店
开展防蚊灭蚊行动, 在 A 级景区开展防蚊知识宣传。 督促、
指导旅行社等机构加强对赴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人员 的登
革热防控宣传, 协助做好疫区来 XX 旅行人员的健康监测工
作。
(十九) 县科技局: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 组织参与登
革热疫情防治技术研究, 协助卫计部门解决与疫情防控有关
的科技问题。
(二十) 县水务局: 结合水利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建设,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控制登革热疫情发生和传播。
(二十一) 县爱卫办: 组织协调县爱卫会成员单位开展
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组织指导各镇开展以清
除蚊虫孳生地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定期开展全
民灭蚊统一行动, 落实各项防蚊灭蚊措施, 并对措施落实情
况进行督查。 根据卫计部门的防控意见, 确定蚊媒重点防控
地区和场所, 指导各镇开展疫点周边和疫区的灭蚊工作。
(二十二) 县疾控中心: 负责组织全县登革热疫情和病
媒等监测, 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 负责组织做好全县登革热
病例标本检测检验, 提供检测报告, 对标本采集等提供技术
支持。 负责对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负责 XX 县
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置。 根据县政府的统一部署, 参与制定登
革热疫情防治技术方案、 有关处置方案标准和规范, 对控制
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和指导。 配合县卫计局做好
相关信息发布、 风险沟通等工作, 完成县卫计局布置的有关
工作。
(二十三) 县卫生监督所: 组织加强传染病防控卫生监
督执法工作, 依法督促医疗机构、 学校(幼托机构)、 集体单
位、 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等相关单位落实防控措施, 查处
违法行为, 配合县卫计局开展有关工作。
四、 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镇政府、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
识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风险及其影响, 切实重视登革热的防控
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协同协作机制, 细化行动方案,
落实防控经费, 投入足够的人力、 物力, 保证各项防控工作
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二) 统筹任务安排。 县爱卫办要根据本方案要求, 于
2024 年 8 月 起要严格执行广东省爱卫会《关于机关团体企业
单位率先落实“三个一” 环境卫生整治制度的通知》 精神,
使“三个一” 环境卫生制度落到实处, 对环境卫生整治统一
行动和清除蚊媒孳生地工作进行再动员、 再细化。 各镇政府、
各有关单位要统筹好本辖区、 本单位的防蚊灭蚊工作人力、
物力, 做到工作任务有图有表, 责任分解具体到人, 时间节
点清晰明了 。 负责对疫点及周边重点区域的孳生地清理, 要
组织有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全覆盖清除、 消杀, 保质保量按
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 深入督促检查。 各镇政府, 特别是发生本地感染
病例和输入病例的重点镇政府要加大检查、 督促力度, 逐级
分解、 压实责任, 切实把责任压力传导到各个末端环节。 要
组织专门 力 量对辖区防蚊灭蚊的工作落实情况开展督导检
查, 全方位、 全过程指导推进。 对责任不到位、 措施不落实、
严重失职渎职导致发生大范围疫情暴发流行的, 要坚决严肃
追责。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登革热是一种经蚊子(主要是伊蚊) 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传播迅猛、 发病率高、 人群普遍易感, 容易引 起暴发流行。
为有效地预防控制登革热, 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 促进经
济社会稳定发展, 特制定本方案。
一、 工作目标
1. 按照“早发现、 早评估、 早预警、 早行动” 的原则,
健全各社区居委会、 各相关部门分工负责, 辖区各企事业单
位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登革热防控工作机制。
2. 落实以环境卫生整治、 清除室内外蚊虫孽生地为重点
的综合性防蚊灭蚊措施, 将蚊虫密度控制在标准之内, 即路
径指数小于 0. 5 处/千米, 布雷图指数小于 5。
3. 加强疫情监测与处置, 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登革热疫
情的发生和流行, 防止出现全市性疫情。
二、 主要任务
(一) 加强环境卫生整治。
1. 认真开展环境卫生整治。 各社区居委会要结合卫生城
镇创建和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认真落实“三个一” (每年组
织开展一次“爱国卫生月 ” 活动, 每月 组织开展一次卫生整
治大行动, 防控期间每周开展一次环境大扫除), 近期要组织
开展好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动员辖区企事业单位和广大群众
动手清理单位、 社区公共场所和居家环境卫生, 重点清理垃
圾: 杂物、 卫生死角以及各类积水等蚊媒孳生地。
2. 抓好重点区域清理清除工作。 各社区居委会要按照
“以块为主, 属地管理” 和“谁主管, 谁负责” 的原则, 实
行责任落实、 分片包干、 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在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的基础上, 切实搞好疫点及周边环境
等重点区域越冬蚊卵清除活动。
(1) 划定重点清理区域并组织清理。 涉及重点监控区域
的各社区居委会要组织专业队伍对重点区域公共外环境进
行卫生整治, 彻底清除各类蚊媒孳生地。 对不能处理的积水
和大型水体要投放抑蚊缓释剂。
(2) 组织重点区域内居民开展室(院) 内清理。 对重点
区域的居民户 登记造册, 并安排人员上门派发宣传单, 采取
“问、 查、 看、 翻、 教、 灭” 等方法, 详细检查每一户 中的
蚊媒孽生地, 对入户 发现的蚊媒孳生地、 存在蚊媒孽生隐患
的积水应现场指导或协助居民立即清除, 对暂时不能处理的
积水可投放抑蚊缓释剂或采取其他有效措施消除蚊媒孽生
风险。
(3) 加强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督促检查。 对重点区域内的
工地、 公园、 宾馆、 各类场馆等所有单位的内外环境孳生地
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 做好检查记录, 并督促各单位及时清
除卫生死角、 各类积水等蚊媒孽生地。
(二) 广泛宣传发动。
各社区居委会要继续以“防疫有我, 爱卫同行” 为主题,
制订健康宣传计划, 开展多层次、 多渠道的宣传活动, 充分
利用网络新媒体、 LED 显示屏、 社区宣传栏、 发放宣传单等
形式, 广泛开展病媒生物防治宣传, 重点宣传蚊虫危害和防
治要点(如“防积水、 灭成蚊、 防叮咬” ), 普及科学防治和
安全用药知识, 提高群众除害防病意识, 做到家喻户 晓。
(三) 加强专业防控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防控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队伍, 做好登革热防
治药品、 试剂等物资储备。 要大力开展专业队伍培训, 提高
健康教育、 疫情处置、 蚊媒监测消杀等各类人员的专业技术
水平, 确保工作质量; 要提高医护人员对登革热的诊疗水平
和防控意识, 做到早诊断、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确保
发生疫情时能快速、 有效处置。 要加强对各类管理人员的登
革热防控知识培训, 指导各类单位、 场所细化灭蚊工作和完
善灭蚊记录。
三、 职责分工
(一) 各社区
各社区对辖区内登革热防控工作负总责, 要健全工作机
制, 加强组织协调, 落实责任制度; 要加大登革热防控知识
宣传, 组织发动辖区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按属地管理原
则, 清理环境卫生死角, 清除各类积水, 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消灭室内外蚊虫孽生地, 确保达到蚊媒控制指标。 发生
疫情时, 要发动群众做好辖区紧急灭蚊、 消除蚊虫孽生地等
工作。
(二) 爱卫办
负责制订蚊媒防控工作方案, 充分发动各单位和广大群
众大力开展以灭蚊和环境治理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 指导、
督促检查防蚊灭蚊措施落实。 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协作, 做
好健康管理信息衔接, 牵头协调做好疫情防控、 临床救治等
工作。 依据《传染病防治法》 等法律法规, 对登革热防治措
施落实情况进行指导检查, 对防控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上报有
关部门依法进行查处。
(三)XX 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对登革热病人的排查、 诊断、
疫情报告、 医疗救治等工作; 负责留观、 隔离期间的医学观
察等工作及相关标本采集、 送检或检测; 协助开展病例调查
和疫情处置; 开展医务人员防治知识培训, 落实院内感染控
制及防蚊灭蚊工作。
(四) 社会事务办
协调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宣教、 舆情跟踪与引导、 防控
工作情况报道、 风险沟通及群众动员等工作。
(五) 镇(街) 直有关单位
镇直各有关单位根据单位职责分工, 健全工作机制, 加
强组织协调, 落实责任制度, 指定专人负责登革热防控, 在
本单位内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防蚊灭蚊, 开展环境卫生清理、
管理及整治, 清除各类积水, 清疏下水道, 清运垃圾, 不留
死角, 消灭室内外蚊虫孽生地, 确保达到蚊媒控制指标; 二
是加大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组织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倡导
以家庭为单位开展防蚊灭蚊和环境卫生清理; 三是加强环境
卫生监督检查, 对违反环境卫生有关规定, 导致蚊媒孽生的
各类业主单位, 上报相关职能单位依照有关法规予以处理;
四是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依法、 及时、 妥善地处置与疫情有
关的突发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 协助做好登革热防控, 同时
提供必要的保障; 五是发现疑似病例时, 及时与相关部门衔
接处置等。
四、 工作要求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社区、 各有关单位要充分认识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风险
及其影响, 切实重视登革热的防控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健
全协作机制, 细化行动方案, 落实人、 财、 物保障, 保证各
项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二) 加强调度推进。
各社区、 各有关单位要全面调查、 摸排本辖区、 本单位
的防蚊灭蚊工作量, 统筹好人力、 物力, 做到工作任务有图
有表、 责任分解具体到人、 时间节点清晰明了 。 对重点区域
的孽生地清理, 要组织有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全覆盖清除、
消杀, 做到不留死角、 不留盲点。
(三) 强化督促检查。
街道要组织专门力量, 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压实防
控工作责任, 确保防控措施到点到位。 对责任不到位、 措施
不落实、 严重失职渎职导致发生大范围疫情暴发流行的, 要
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登革热是一种通过白纹伊蚊叮咬传播的急性传染病, 传
播迅猛, 发病率高, 人群普遍易感, 容易引起暴发流行, 是
我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登革热, 防
止疫情扩散流行, 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促进经济社会的稳定
发展, 根据《关于印发 XX 省登革热防控专业技术指南(2015
年版) 的通知》《登革热诊断标准和处理原则(WS216—2008)》
《市防治重大疾病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加强我市登革
热防控工作的通知》 和《市爱卫办关于做好清除积水防蚊灭
蚊防控登革热行动的紧急通知》 要求, 结合当前实际, 制定
本工作方案。
一、 工作目标
(一) 健全登革热防控工作机制。 按照“早发现、 早评
估、 早预警、 早行动” 的原则, 健全各级政府主导、 各部门
分工负责、 各类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广泛参与的登革热防控工
作机制, 依法明确和落实蚊媒防控、 疫情处置主体责任, 加
大经费投入, 加强能力建设, 调动各方力量, 做实防控措施。
(二) 加强监测预警, 严防疫情蔓延。 将蚊媒监测和防
控作为基本公共服务内容, 提高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实效, 切
实落实爱国卫生“三个一” 措施, 全面彻底整治外部环境卫
生、 清除室内外蚊虫孳生地, 完善蚊媒密度监测体系和分级
响应机制。 将蚊虫密度控制在标准之内, 即蚊虫的停落指数
小于 1 只/人. 次, 路径指数小于 0. 5 处/千米, 使布雷图指
数控制在 5 以下。 加强疫情监测与处置, 对核心区和警戒区
开展杀灭成蚊工作, 并在 7 天内将蚊媒指数(布雷图指数或
诱蚊诱卵指数) 控制在 5 以下, 及时发现并有效控制登革热
疫情的发生和流行。
二、 工作内容
(一) 建立联防联控联动机制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 多部门合作的联防联控机制, 落实
综合防控措施。 各县(市、 区) 人民政府要健全登革热防控
领导机构, 加强对辖区登革热防控工作的领导, 投入必要的
防控经费, 协调、 督促辖区各有关部门、 镇(街道) 和村(居)
委执行防控方案, 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市卫生计生局加强全
市登革热防控工作的指导, 组织开展蚊媒、 疫情监测, 定期
通报疫情和存在问题, 分析、 研究登革热防控形势, 针对存
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市爱卫办动员全市开展紧急清除积
水灭蚊行动, 并同时督促各级爱卫办做好省疾控中心通报的
蚊媒低密度以上的监测点环境整治工作, 确保各有关部门落
实部门职责, 积极参与登革热防控工作。
(二) 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
1. 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统一行动。 由各县(市、 区) 政府
(爱卫会) 负责每个月 部署开展至少 1 次以清除卫生死角和
“四害” 孳生地为主的统一行动, 重点清理垃圾、 杂物、 卫
生死角以及各类积水等蚊媒孳生地。 市爱卫会成员单位要部
署、 发动并督促本系统各单位按照要求统一开展单位内外的
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其中城管、 住建、 教育、 卫计、 工商等
部门要加强城市主干道和内街内巷公共外环境、 建筑工地和
物业小区、 公园和景点、 学校、 医院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卫生
整治, 及时、 有效清除蚊媒孳生地。 坚持推行环境卫生网格
化管理, 由街道(镇) 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组织社区、 村(居)
委和督促有关机关、 社会团体单位每周进行 1 次环境卫生大
扫除, 严格落实“门前三包” 制度和门内卫生达标责任制。
2. 抓好重点区域清理整治工作。 各县(市、 区) 要加强
组织领导, 按照“以块为主, 属地管理” 和“谁主管, 谁负
责” 的原则, 大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行动, 有本地登革热疫
情发生和输入病例的重点县(市、 区) 要开展疫点及周边环
境整治, 重点清理城中村、 城乡 结合部、 铁路和公路沿线、
河道两旁和村庄周边的垃圾, 集中力量消灭卫生死角各类积
水等蚊媒孳生地。 对不能处理的积水和大型水体投放灭幼缓
释剂。
3. 组织重点区域内 居民开展室内 外清理积水和灭蚊工
作。 针对发生登革热疫情区域、 蚊媒密度高以及存在登革热
传播中度风险以上的区域各镇(街道) 办要及时组织村(居)
委开展室内外清理积水和灭蚊工作。 要明确责任, 责任到人,
实行网格化管理。 重点区域的居民户 登记造册, 每个片区、
每条街道、 每一户 都要落实到人。 要挨家挨户 上门派发宣传
单, 指导清查积水。 入户 时重点关注天台、 楼梯间、 地下室
和卫生死角等积水的清除, 对不能处理的积水和水生植物投
放灭幼缓释剂。
4. 加强重点区域环境卫生督促检查。 各镇(街道) 要定
期对重点区域内的工地、 学校、 商场、 公园、 医院等所有单
位的内外环境孳生地情况进行全覆盖检查, 做好检查记录,
并督促各单位及时清除存在的卫生死角 以及各类积水等蚊
媒孳生地。 对拒不落实蚊媒孳生地清理的单位, 所在地镇(街
道) 要将有关情况及时上报县(市、 区) 政府及相关单位的
上级主管部门, 由各县(市、 区)、 各有关主管部门督促其落
实清理工作, 仍拒不落实的, 由县(市、 区) 爱卫办收集、
汇总后报市爱卫办。 商务、 教育、 住建、 市政、 卫计等部门
要加强行业管理, 督促本系统各单位落实病媒防治业主负责
制, 按要求做好蚊媒孳生地清理等工作, 并配合所在镇(街
道) 开展上门检查。
(三) 强化疫情监测与处置
镇级以上医疗单位要规范设置发热门诊, 做好发热病人
的筛查和记录, 对发热伴皮疹、 头痛、 肌肉关节痛、 白细胞
和血小板减少的病例要及时抽取血清进行实验室检测或送
至具备资质的实验室进行检测, 确保监测系统灵敏、 可靠。
发现登革热病例后, 各地卫生计生部门和疾病控制机构要按
照《登革热疫情防治技术指南》, 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
疫区处置工作。 发现本地感染病例后, 应每日在疫点主动搜
索可疑病例, 及时诊断、 处理, 防止疫情蔓延。 各卫生执法
机构要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的执法检查, 对防蚊灭蚊等措施
执行不到位的部门、 单位要依法进行查处。
(四) 加强培训和技术指导
各县(市、 区) 要建立健全防控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置队
伍, 做好防控登革热的应急物资储备。 要大力开展专业队伍
培训, 提高疾病监测、 流行病学调查、 卫生检验、 健康教育、
疫情处置、 消毒杀虫等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确保工作质量。
要提高医护人员对登革热的诊疗水平, 做到早诊断、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确保发生疫情时能快速、 高效处置。 要加
强对各类管理人员的登革热防控知识培训, 完善、 细化各类
单位、 场所灭蚊工作指引和灭蚊记录。
(五) 深入开展宣传发动
各县(市、 区) 要开展多层次、 多渠道的宣传活动, 充
分利用媒体、 墙报、 入户 分发宣传单等形式, 广泛开展防蚊
灭蚊知识宣传, 使广大群众充分了 解防蚊灭蚊、 防控登革热
的目 的、 意义。 同时, 要强化舆论监督, 对防控登革热执行
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要在媒体上予以曝光, 表扬先进, 鞭策落
后。
三、 职责分工
(一) 各县(市、 区): 各县(市、 区) 政府负总责, 健
全工作机制, 加强组织协调, 做好辖区登革热防控工作。 各
镇(街道)、 村(居) 委作为登革热防控主体责任单位, 按属
地管理原则, 负责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组织发动辖区群众
开展爱国卫生行动, 清理下水道、 地下室等卫生死角, 翻盆
倒罐清除积水, 消灭室内外蚊虫孳生地。 要实行责任落实、
分片包干、 网格化管理的工作制度和机制, 确保达到蚊媒控
制指标。 发生疫情时, 各镇(街道) 及村(居) 委要落实蚊
媒控制、 疫情处置的主体责任, 发动群众做好辖区紧急灭蚊、
消除蚊虫孳生地等工作。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镇卫生院), 负
责做好辖区居民的登革热健康宣传教育工作, 并协助疾控机
构开展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 病例搜索、 蚊媒密度监测和孳
生地调查等工作。
(二) 市委宣传部: 会同市卫生计生局等部门, 组织指
导新闻媒体做好登革热疫情及防控工作的宣传报道和舆论
引导, 加强科普宣传, 普及防控知识。 加强网上舆情监控和
管理引导。
(三) 市农业局: 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农村环境卫生治理、
政策制定和宣传工作。
(四) 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协助卫生计生做好药品储备、
调拨等工作。
(五) 市教育局: 组织实施各类学校、 幼托机构的登革
热疫情控制措施, 在每年 4 月 、 9 月 组织开展一期登革热防
控知识讲座, 确保所有学生接受预防登革热健康教育课, 并
发动学生回家清除蚊虫孳生地, 防止登革热疫情在校内发生
和流行。 做好在校学生、 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 我防护工作,
组织中小学、 幼儿园开展“小手拉大手” 活动, 动员学生家
长配合做好清积水、 灭蚊虫工作。
(六) 市科技局: 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 组织参与登革
热疫情防治技术研究规划, 协助卫生计生部门解决与疫情防
控有关的科技问题。
(七) 市公安局: 密切关注疫情动态, 依法、 及时、 妥
善地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 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
维护社会稳定。 结合公安职责, 依法协助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落实相关措施。
(八) 市司法局: 参与协调拘押所、 监狱开展登革热防
控工作。
(九) 市财政局: 研究安排登革热防控包括监测、 预测、
疫情处置、 培训、 科研、 演练和事件处理所需的设备、 器材、
药品等经费, 贮备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经费, 做好经费使用
情况监督检查工作。
(十)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组织实施各类技工学校
的登革热疫情控制措施, 持续开展清理蚊虫孳生地和灭杀成
蚊行动, 防止登革热疫情在校内发生和流行, 做好在校学生、
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做好参加基本医疗保险
的登革热患者的医疗保险工作。
(十一) 市国土资源局: 负责向有关部门提供储备土地
具体位置信息, 督促业主清除地上积水和杂物, 协助有关部
门做好灭蚊工作, 切实降低储备土地环境蚊媒密度。
(十二) 市环境保护局: 加强指导、 推动农村环境综合
整治, 督促自 然保护区主管部门落实登革热防控各项措施,
切实降低蚊媒密度。
(十三) 市住房规划建设局、 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
加强风景名胜区、 公园、 市政工程和房屋建筑工地、 物业小
区的环境卫生管理, 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工作, 及时清理
各类积水、 垃圾以及卫生死角, 彻底清除蚊虫孳生地。 督促
风景名胜区、 公园、 市政工程和房屋建设工地聘请专业消杀
队伍开展灭蚊工作, 切实降低蚊媒密度。 加强对风景名胜区、
公园、 市政工程和房屋建筑工地有关人员的宣传教育, 做到
有病及时就医, 及时报告。 加强对物业管理企业人员的宣传
和培训, 督促小区物管部门聘请专业消杀人员指导有效开展
灭蚊行动, 协助街道、 居委做好蚊虫孳生地清理工作。 清疏
城镇河涌、 市政下水道和沙井, 确保水流畅通, 有效控制蚊
虫孳生。
(十四) 市交通运输局: 指导本行业、 本系统做好登革
热防控工作的开展, 督促、 指导各车站等人流密集的地方做
好宣传、 清理卫生死角、 清理积水和灭蚊等登革热防控工作。
(十五) 市水务局: 结合水利工程和农村饮水安全工程
建设, 配合有关部门做好预防控制登革热疫情发生和传播。
(十六) 市商务局、 工商局: 指导和配合相关部门做好
各类商品现货市场及商贸服务场所的登革热防控工作。 工商
局深入各农贸市场, 督促市场开办者在每天休市后动员摊主
对市场进行搬家式的大清扫, 安排人员疏通水沟, 集中倾倒、
处理宰杀加工畜禽的残留物, 及时清除垃圾、 积水等蚊虫孳
生地, 彻底清理市场卫生死角。
(十七) 市卫生计生局: 负责组织制定登革热疫情防治
技术方案, 组织制定各项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治措施, 并组织
实施和进行检查、 督导。 组织对登革热疫情的监测、 评估、
预测、 预警, 制定有关处置方案、 标准和规范, 及时向社会
发布疫情信息, 开展健康教育等。
(十八) 市文广新局: 负责做好体育场馆的灭蚊工作,
指导本系统开展清理卫生死角、 清理积水和灭蚊等登革热防
控工作。
(十九) 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负责登革热疫情应急处理
药品、 医疗设备和器械的监督管理。
(二十) 市旅游局: 组织 A 级旅游景区和星级旅游饭店
开展防蚊灭蚊行动, 在旅游景区开展防蚊知识宣传。 督促、
指导旅行社等机构加强对赴登革热流行地区旅游人员 的登
革热防控宣传, 协助做好疫区来 XX 旅行人员的健康监测工
作。
(二十一) 市爱卫办: 组织协调市爱卫会成员单位开展
以防蚊灭蚊为重点的爱国卫生运动, 组织指导各地爱卫部门
开展以清除蚊虫孳生地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 定
期开展全民灭蚊统一行动, 落实各项防蚊灭蚊措施, 并对措
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 根据卫生计生部门的防控意见, 确定
蚊媒重点防控地区和场所, 指导基层爱卫部门开展疫点周边
和疫区的灭蚊工作。
(二十二) XX 海关: 做好出入境人员登革热预防知识宣
传, 加强对入境人员检疫查验和筛查检测。 督促本机关单位
及局属各单位规范做好灭蚊防蚊清理室内 外蚊媒孳生地工
作。
(二十三) XX 军分区后勤部: 指导驻我市部队及有关单
位落实好单位内部清除积水、 成蚊灭杀等工作。 加强驻我市
单位的登革热预防知识的宣传, 动员官兵家属共同开展防蚊
灭蚊行动, 配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二十四) 武警 XX 支队: 指导在 XX 单位落实好单位内
部清除积水、 成蚊灭杀等工作。 加强在 XX 单位的登革热预防
知识的宣传, 动员武警官兵家属共同开展防蚊灭蚊行动, 配
合当地有关部门开展疫情处置工作。
(二十五) 市疾控中心: 负责组织全市登革热疫情和病
媒等监测, 开展风险评估和预警。 负责组织做好全市登革热
病例标本检测检验, 提供检测报告, 对标本采集等提供技术
支持。 负责对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指导。 负责江城
区、 海陵试验区和 XX 高新区登革热疫情调查处置。 根据市政
府的统一部署, 参与制定登革热疫情防治技术方案, 有关处
置方案标准和规范, 对控制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效果进行评估
和指导。 配合市卫生计生局做好相关信息发布、 风险沟通等
工作, 完成市卫生计生局布置的有关工作。
(二十六) 市卫生监督所: 组织加强传染病防控卫生监
督执法工作, 依法督促医疗机构、 学校(幼托机构)、 集体单
位、 公共场所经营管理单位等相关单位落实防控措施, 查处
违法行为。 督促本单位规范做好室内外蚊媒孳生地清理工作,
配合市卫生计生局开展有关工作。
四、 保障措施
(一) 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 区) 政府、 各有关单
位要充分认识登革热暴发流行的风险及其影响, 切实重视登
革热的防控工作, 加强组织领导, 强化协同协作机制, 细化
行动方案, 落实防控经费, 投入足够的人力、 物力, 保证各
项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取得实效。
(二) 统筹任务安排。 市、 县(市、 区) 两级爱卫办要
根据本方案要求, 于 2024 年 8 月 起要严格执行 XX 省爱卫会
《关于机关团体企业单位率先落实“三个一” 环境卫生整
治制度的通知》 精神, 使“三个一” 环境卫生制度落到实处,
对环境卫生整治统一行动和清除蚊媒孳生地工作进行再动
员、 再细化。 各县(市、 区)、 各有关单位要统筹好本辖区、
本单位的防蚊灭蚊工作人力、 物力, 做到工作任务有图有表,
责任分解具体到人, 时间节点清晰明了 。 负责对疫点及周边
重点区域的孳生地清理, 要组织有经验的专业队伍进行全覆
盖清除、 消杀, 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 深入督促检查。 各县(市、 区), 特别是发生本地
感染病例和输入病例的重点县(市、 区) 政府要加大检查、
督促力度, 逐级分解、 压实责任, 切实把责任压力传导到各
个末端环节。 要组织专门力量对辖区防蚊灭蚊的工作落实情
况开展督导检查, 全方位、 全过程指导推进。 对责任不到位、
措施不落实、 严重失职渎职导致发生大范围疫情暴发流行的,
要坚决严肃追责。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为做好 XX 区 2024 年登革热防控工作, 确保防控措施落
到实处, 严防严控登革热病例的输入及本区病例的发生, 依
据《XX 省登革热应急处理预案(试行)》、《突发公共卫生事
件应急条例》 等相关要求, 结合实际, 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 工作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认
真贯彻落实习 近平总书 记关于保障人民健康安全重要论述
精神, 充分认清当前登革热防控工作形式的严峻性、 紧迫性
和复杂性, 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同推进、 同落实, 广泛
开展登革热疫情防控宣传教育, 翻盆倒罐、 清除积水, 彻底
清除蚊虫孳生地, 提高群众防控意识, 确保入户 率达 100%,
知识知晓率达 100%,行为形成率达 95%以上,布雷图指数(BI)
控制在 5 以下, 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 工作原则
按照“早发现、 早评估、 早预警、 早行动” 的原则, 健
全 XX 区党工委、 管委会主导, 各局、 中心分工负责, 园区企
业及居民广泛参与的登革热防控工作机制, 按照网格化管理
的要求, 调动各方力量, 突出工作重点, 全面落实各项防控
措施。
三、 工作任务
(一) 加强宣传教育力度。 按照属地分片包干责任制,
切实做好登革热疫情防控宣传工作, 采取粘贴标语、 拉挂横
幅、 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 深入社区、 挂钩村寨、 园区进行
多层次、 多方位宣传, 引导全区广大干部群众正确认识登革
热是一种可防可治的常见传染病, 增强群众及时就诊、 配合
治疗的意识, 提高群众自我防护能力。
(二) 坚持网格化无缝式衔接管理。 各局、 中心严格按
网格区域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制, 同时进一步健全管理措施,
推行“楼长制” 、 “片长制” 、 “1+N” 模式(1 是指各级各
部门单位负责本单位办公区域和住宿区域防控工作, N 是指
社区结合实际以分片包干的方式, 将防控区域划分成若干块
分别由辖区省、 州、 县机关单位承担登革热防控工作), 强化
网格化管理, 属地、 单位、 部门、 个人“四方” 责任得到落
实, 防控工作做到无缝衔接。
(三) 坚持联防联控关口 前移。 加强与海关、 商务、 边
防、 文化和旅游等相关单位联防联控, 整合部门力量, 加强
对关累口 岸、 XX 口 岸出入境人员的监测检测和防控知识宣传。
并联合开展疫情防控演练等强化边境联防联控工作, 关口 前
移, 及时发现疫情, 最大限度减轻境外输入的压力。
(四) 坚持爱国卫生运动常态化。 各局、 中心要广泛深
入挂包帮村小组、 党员报道服务社区、 园区开展以“清除蚊
虫孳生地” 、 “除四害” 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 翻盆倒罐、
消除积水, 切实降低蚊虫的密度和登革热疫情风险。 各局、
中心要指导挂包帮村小组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纳入村规民
约, 积极开展防控工作。 具体整治内容如下:
1、 清除蚊虫孳生地
(1) 翻盆倒罐, 清除闲置积水容器。 清除废弃的容器,
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 如胶桶、 胶碗、 水
桶、 花盆、 水缸、 咸菜缸等。
(2) 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 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塑料
薄膜、 一次性塑料容器。
(3) 管理好居民家中腌菜坛, 每 3 天换坛口 水 1 次。
(4) 管好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 饮用水容器或功能
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 每 3 天换水 1 次。
(5) 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 每 3 天换水 1 次, 冲洗植物
根部, 彻底洗刷容器内壁; 大型莲花缸、 池, 可放养食蚊鱼
等。
(6) 治理轮胎。 轮胎要求整齐叠放存放室内或避雨的场
所, 如要堆放室外, 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 不积雨水。 必要
时在轮胎内施放杀幼剂, 如安备 1%沙粒剂。
(7)竹桶树洞的治理。 学校、 居民点、 建筑工地的竹筒、
树洞要用灰沙堵塞, 或对留根的竹筒, 采用“十” 字砍刀法,
使其不再积水。
(8) 对于一时无法清理的积水(建筑物排水沟等), 可
采用投放杀幼剂, 如安备 1%沙粒剂, 按照 0. 5 g% m³投放。
2、 灭蚊喷洒
在重要的蚊虫孳生栖息场所, 如周围绿化带、 阴凉场所,
公共场所卫生状况差的绿化带、 小区卫生死角, 房屋周围,
收治病人医院病房的纱门 窗及周围环境等进行重点滞留喷
洒。
四、 组织保障
为进一步加强全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 保障人
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经 XX 区管务会研究, 决定调整充实登革
热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 其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XXX
副组长: XXX、 XXX
成 员: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设在区综合协调局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 XXX 兼任, 副主任由 XXX 担任, 工作人员从各
成员单位中抽调组成, 主要负责全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的
协调以及各种资料的收集、 整理和上报工作。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登革热(Dengue Fever, DF) 是由 1~4 型登革病毒
(Dengue Virus) 引起、 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
传播的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急性传染病。 为早期发现和有效
控制登革热疫情, 提高对登革热疫情的处理应对能力, 防止
疫情扩散蔓延, 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
急条例》等法律法规, 及国家登革热诊疗、 防控等技术方案,
结合我区实际, 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 工作目标
(一) 严防登革热的输入和传播扩散, 降低发病率和病
死率, 防止规模性疫情发生。
(二) 采取有效措施, 降低媒介密度。
二、 工作原则
按照“统一领导, 分级管理, 预防为主, 科学防治” 的
原则, 强化政府、 部门、 单位、 个人“四方责任” , 强化部
门协同、 联防联控、 专群结合, 强化重点地区、 重点场所防
控, 做到“早发现、 早评估、 早预警、 早行动” , 及时发现
和控制登革热疫情。
三、 部门职责
(一) 卫生健康、 疾控行政部门。
1. 按《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 负责组织开展登革热
疫情监测, 疫情分析和预测, 向政府提出预警报告。
2. 按《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南》 指导、 评价灭蚊和清
除孳生地的效果。
3. 协调相关医疗卫生机构, 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4. 按《登革热诊疗指南(2014 年版)》 规范开展医疗救
治工作。
(二) 海关部门。
1. 加强对来自 登革热疫情发生相关国家(地区) 人员 的
检疫查验, 做好登革热医学排查和检测工作。
2. 配合卫生健康、 疾控部门做好口 岸发现疑似病例及其
密切接触者的后续处置。
3. 负责入境交通工具、 集装箱、 货物、 行李物品、 邮包、
快件等的卫生检疫, 发现蚊虫的须按照规定监督实施除虫处
理。
4. 加强口 岸蚊类监测及病原体检测工作, 监督指导口 岸
运营单位清除蚊虫孳生地, 降低口 岸蚊虫密度。 向出入境人
员宣传疫情和防病知识, 提升入出境人员主动申报、 自我防
护和科学防病意识。
5. 指导 XX 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及各保健分中心加强国际
旅行健康咨询工作。
(三) 爱卫办。
动员部门、 单位和群众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 集中开
展社区、 单位和家庭环境卫生清理整治, 定期开展周边环境
卫生清理, 全面清理蚊虫孳生场所。
四、 防控措施
(一) 常态监测预警。
1. 疾控机构负责按《登革热媒介伊蚊监测指南》 开展媒
介监测, 结合病例监测情况开展疫情风险评估, 并将结果报
告上级疾控机构和同级卫生健康、 疾控行政部门。 必要时可
增加媒介监测频次。
2. 海关负责对来自 疫区国家和地区的人员 进行卫生检
疫, 对申报或检疫发现存在发热、 头痛、 肌肉痛、 关节痛及
皮疹等登革热症状或蚊虫叮咬史的人员, 做好登革热医学排
查和检测工作, 及时将入境人员登革热阳性检出情况通报当
地疾控机构。
3. 医疗机构开展医疗机构诊疗技术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
的早期发现及诊断登革热病例的意识和能力, 做好病例隔离
及收治的准备工作。 各级医疗机构加强预检分诊和发热门诊
管理工作, 接诊可疑病例时, 加强对旅居史和可疑蚊虫叮咬
史的问询, 及时进行有关登革热的实验室检查以便尽快确诊,
做到“早发现、 早报告、 早隔离、 早治疗” 。
4. 各市要开展登革热病原学监测、 抗药性监测等工作,
各县(市、 区) 做好登革热媒介生态学监测。 以县(市、 区)
为单位建立具有媒介监测与控制技能的专业技术队伍, 具备
开展现场媒介监测、 控制和效果评估的能力, 加强对乡 镇卫
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的技术培训和指导。
5. 根据媒介监测和风险评估结果, 适时开展爱国卫生运
动, 清理卫生死角, 清除积水, 加强重点场所灭蚊行动, 把
布雷图指数控制在 10 以内。
(二) 发生输入性疫情。
发现输入病例时, 在“(一) 常态监测预警” 所采取措
施的基础上, 增加下列措施。
1. 疾控机构开展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媒介应急监测, 重
点查明患者在区内的停留地点及媒介密度, 根据流调评估结
果合理划定疫点/疫区范围。
2. 医疗机构落实首诊责任制, 加强发热患者流行病学史
问诊, 对疑似登革热感染的要积极开展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
对疑似、 临床诊断或实验室确诊登革热病例及早转诊至有条
件的医疗机构治疗, 并做好防蚊隔离措施。
3. 属地政府按照《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南》 组织对疫
点/疫区开展媒介控制工作, 包括杀灭成蚊和清除媒介孳生
地。 在 24 小时内完成首次应急监测, 48 小时内开展疫点/疫
区成蚊灭杀工作。
4. 成立专家组, 做好疫情的风险评估和形势研判, 提出
策略措施调整建议, 对全区登革热重症患者救治工作进行技
术指导, 必要时参与现场救治工作。
5. 加强信息共享, 及时通报疫情形势变化及境外输入病
例情况。 依法依规向社会公众发出预警信息, 提前做好社会
沟通和预期引导。 加大公众登革热防治知识宣教及疫情风险
提示。
(三) 发生本地疫情。
发现本地病例时, 在“(二) 发生输入性疫情” 所采取
措施的基础上, 增加下列措施。
1. 根据疫情需要, 激活应急指挥体系。 加强对疫情处置
工作的领导, 启 动政府主导、 多部门协同的联防联控机制,
并根据疫情进展机动调整组织结构。 负责统筹协调各部门落
实登革热防控相关工作职责。
2. 加强疫情监测, 动态评估本地疫情情况, 必要时实施
病例“日 报告” 和“零报告” 。 报告本土病例的县(市、 区)
医疗机构落实预检分诊制度, 加强发热患者流行病学史问诊,
对疑似登革热感染的积极开展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测, 应检尽
检。 开展伊蚊应急监测和应急灭蚊的评估。
3. 各医疗机构按照分级分类救治、 应治尽治的原则, 加
强登革热患者的诊断、 治疗等工作, 依托医联体、 医共体、
专科联盟等, 提升医疗机构登革热患者的诊疗能力和重症救
治能力, 对于超出诊疗能力的重症、 危重症患者, 及时转诊
至有相应诊疗能力的医疗机构。 各市要指定重症病例集中收
治医院, 规范重症病例的会诊、 转诊和专家派出制度, 坚持
中西医结合和多学科诊疗, 最大可能降低重症率、 病死率。
4. 根据《登革热病例监测指南》 和《登革热实验室检测
指南》 开展实验室快速检测、 核实诊断、 病例报告、 个案调
查和病例搜索, 发现潜在感染者。
5. 加强对疫点/疫区的登革热科普宣传教育, 积极回应
热点问题, 做好网络舆论引导, 消除公众恐慌。
6. 根据不同情形, 及时研判所需药品、 消杀器械、 防蚊
灭蚊药物等重点物资需求, 组织生产供应和药品储备, 并保
障必要的经费支持。
五、 效果评估
当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在 25 天内无登革热新发病例, 且
媒介指数(布雷图指数) 在 5 以内, 同时双层叠帐法帐诱指
数不高于 2(只/人· 小时), 根据专家评估建议, 可结束本
次疫情处理工作。 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 卫生健康、 疾控行
政部门 组织有关人员 对本次登革热疫情防控与处置工作情
况进行评估。 评估内容主要包括事件概况、 现场调查处理概
况、 病人救治情况、 所采取措施的效果评价、 应急处理过程
中取得的经验、 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等。 评估报告上报同
级人民政府和上级卫生健康委、 疾控行政部门。
六、 相关定义
(一) 输入病例: 包括境外输入病例和境内输入病例两
类。
1. 境外输入病例指发病前 14 天内到过登革热流行的国
家或地区的病例。
2. 境内输入病例指发病前 14 天内离开本县区(现住址)、
到过本县区外的境内登革热流行地区的病例。
(二)本地病例: 发病前 14 天内未离开本县区(现住址)
的登革热病例。
(三) 登革热暴发: 在一个最长潜伏期(14 天) 内, 在
人口 相对集中的地点(例如一个社区、 居委会、 村庄、 学校
或其它集体单位等), 发生 3 例及以上本地感染的登革热实
验室诊断病例。
(四) 疫点: 是指登革热病人、 隐性感染者能够造成周
围人群感染的范围。 主要是根据伊蚊活动距离, 通常以病家
或与病家相邻的若干户 、 工作地点等活动场所为中心, 根据
疫情实际情况划定空间范围。
(五) 疫区: 是指当发生登革热暴发或流行时, 由于登
革热病人、 隐性感染者和媒介的活动范围可能引 起疫情扩散
的区域。 农村一般以疫点周围自然村、 乡 镇划为疫区。 城市
一般以疫点周围若干街巷、 居委会或街道划为疫区, 或根据
地理区域划定。
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夏秋季是登革热等虫媒传染病的高发季节, 为切实做好
登革热防控工作, 结合我街道实际, 特制定本方案。
一、 工作目的
按照“属地管理” 和“谁主管、 谁负责” 的原则, 由街
道统一领导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 下属各相关部门、 各村(居)
密切配合, 各司其职, 形成“上下联动、 齐抓共管” 的工作
格局。 目 的是落实各项防控登革热工作措施, 全力做好登革
热防控工作, 一旦发生疫情做好应对工作。
二、 工作措施
采取加强监测、 切断传播途径等干预措施, 建立健全登
革热防控长效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和群众自发自 主防控并重,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保持防控高压态
势, 及早发现、 隔离、 治疗病人; 防蚊、 灭蚊, 切断登革热
传播途径; 科学防控, 提高公众防病意识和防控水平。
三、 组织领导
(一) 成立 XX 街道防控登革热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XXX
副组长: XXX
成 员: XXX、 XXX、 XXX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 办公室主任由 XXX 兼任, 办公室
副主任由 XXX 担任, 办公室成员有 XXX、 XXX、 XXX、 各村(居)
委会主任组成, 办公室设在街道计生办, 负责信息收集、 汇
总、 统计工作, 制定登革热防控方案, 编撰信息快报、 总结
等书面材料, 及时向街道党工委、 办事处汇报, 组织协调相
关部门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 检查督导相关部门对登革热防
控工作落实情况, 负责辖区登革热舆情监控, 配合做好信息
发布等工作。
(二) 成立 XX 街道防控登革热专项工作组
组 长: XXX
成 员: XXX、 XXX、 XXX
专项工作组下设宣传教育、 疫情监测、 医疗救治、 除害
消毒、 督促检查等 5 个工作小组, 负责在全街道范围内开展
登革热等夏秋季传染病防控宣传和健康教育, 并进行相关信
息的统计收集、 汇总和上报, 对病例进行组织医疗救治和应
急防控, 开展全街道范围的防蚊灭蚊和环境卫生整治, 指导
和督促各有关部门执行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 落实各项防控
登革热措施, 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疫情蔓延。
1、 宣传教育组
组 长: XXX
责任部门: 党政办、 组宣办、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工作任务和要求:
(1) 加大对登革热等夏秋季虫媒传染病防控宣传力度,
编印预防登革热的宣传海报、 小册子、 宣传单等并发放至各
村(社区), 督促各村(社区) 尽快下发至辖区居民、 工厂企
业员工以及外来人员。
(2) 负责制作通俗易懂的预防登革热及防蚊灭防知识
宣传录音、 宣传短片, 并在街道有线广播、 有线电视台滚动
播放, 加强“消灭蚊子, 预防登革热” 的公益宣传。
(3) 以登革热防控为主题, 利用健康教育宣传栏, 在各
村(社区) 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宣教活动, 引导群众正确对
待登革热。
2、 疫情防控组
组 长: XXX
责任部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工作任务和要求:
(1) 负责对全街道防控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及评估。
(2) 负责开展蚊媒密度监测, 并对全街道监测资料进行
汇总、 分析、 上报、 风险评估及反馈。
(3) 及时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4) 负责监测病例登记、 报告工作。
(5) 负责登革热防控的专业宣传和培训。
3、 医疗救助组
组 长: XXX
责任部门: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工作任务和要求:
(1) 市人民医院为我街道登革热病例收治医院。
(2) 成立登革热诊疗救助组, 做好登革热病人救治救助
工作。
(3) 督导村(居)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切实加大对登革热
病例的筛查力度。
(4) 组织我街道各医疗机构开展登革热防治知识培训。
4、 除害消毒组
组 长: XXX
责任部门: 爱卫办
工作任务和要求:
(1) 督导各村(社区) 积极开展以杀灭成蚊、 清除蚊虫
孳生地为主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 发动群众翻盆倒罐、 清
除积水。 把未发生疫情的村(社区) 的布雷图指数控制至 20
以下, 发生疫情的疫点布雷图指数在 7 天内控制至 5 以下,
疫点所在村(社区) 布雷图指数控制至 10 以下。
(2) 组织专业除害消毒队伍、 药械, 开展疫点的灭蚊工
作。
(3) 检查督促各有关单位灭蚊和清除孳生地工作落实
情况。
(4) 组织消杀药械的储备与调配。
5、 督促检查组
组 长: XXX
责任部门: 纪工委、 爱卫办
工作任务和要求:
(1) 检查各村(居)、 有关单位贯彻落实有关登革热防
控工作布置情况, 尤其是防控组织领导、 工作布置和落实防
控措施情况。 宣传发动情况。
(2) 检查各村(居) 登革热防控知识宣传、 健康教育等
情况。
(3) 检查各村(居) 保障措施落实情况。 登革热防控相
关人力、 资金、 物资、 后勤等保障情况。
(三) 相关部门工作职责
爱卫办: 建立健全“统一指挥、 协同作战” 的登革热防
控机制, 保证人、 财、 物到位; 制定防控登革热工作方案并
组织实施, 检查、 指导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评估疫情控制
效果; 组织开展登革热疫情监测和蚊媒密度监测, 及时分析
疫情形势和监测信息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加强登革热预防和
控制的技术指导, 举办登革热防治技术培训; 积极配合有关
部门做好防蚊灭蚊工作; 发生疫情时, 组织开展流行病学调
查, 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定疫点范围, 迅速组织疫点媒
介控制工作的实施; 成立登革热诊疗救治组, 积极协调做好
病人救治工作, 督促各村(居) 基层医疗单位发现疑似登革
热病例, 要立即电话报告并转送市人民医院治疗。
纪工委: 负责监督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登革热疫
情防控工作以及应急处理工作中的“庸、 懒、 散、 奢、 推、
拖” 以及失职、 渎职等行为的调查处理。
党政办: 负责制定应急预案, 统筹协调各部门开展防控
工作, 组织落实各机关部门、 企事业单位的登革热防控措施。
组宣办: 制作并派发登革热防控宣传单张、 小册子和海
报; 制作预防登革热及防蚊灭防知识宣传短片, 在各村(居)
有线电视频道连续滚动播放; 组织实施各类学校和托幼机构
的登革热防控措施, 开展校内防蚊灭蚊工作, 防止登革热疫
情在校内发生和流行; 做好在校学生、 教职工的宣传教育和
自我防护工作; 通过校讯通平台发布登革热防控知识, 发动
学生开展家庭屋前屋后翻盆倒罐等清除积水行动。
企办: 组织各大型厂企和两大工业园区的厂企落实登革
热防控措施, 做好厂企员工的宣传教育和自我防护工作。 发
动厂企员工开展家庭屋前屋后翻盆倒罐等清除积水工作。
农业宜居办: 组织农业种养户 落实登革热防控措施, 动
员农户 填平洼地, 铲除一切积水, 不在家中种养水生植物;
对水缸、 贮水池等灌溉设备进行加盖防蚊。
教育组: 负责宣传和督导学校的登革热防控工作。 开展
登革热防控宣传教育, 要求辖区内中、 小学校及幼儿园要组
织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切实落实“三个一” 制度, 落实
三、 六、 九行动日活动, 彻底清理校园内及周边蚊虫孳生地
和灭杀成蚊行动。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18篇)关于登革热防控工作方案材料合集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63095.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