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广西公务员申论考试真题及答案
二、给定资料
2003年的春季,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型肺炎在我国部分地区迅速蔓延,虽然疫情主要爆发在北京、广州等大城市,但广大农村地区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下是从国内一些媒体中采集到的材料。
(1)4月18日,农业部发出通知,要求各级农业部门做好农村非典型肺炎预防工作,坚决防止非典型肺炎向广大农村地区扩散。通知特别强调,要阻断农民工因流动就业感染疫病和成为向农村传播疫情的途径。
(2)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在4月20日的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坦承,由于中国农民的收入、农村医疗条件以及农民的自我防护意识相对比城市水平低,一旦农村发生疫情流行,后果将非常严重。
(3)长期以来,受政府投入不足及农村预防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的限制,我国农村公共预防保健服务显得非常薄弱。各地政府对县级预防保健机构的拨款平均只占其支出的l/3左右,大部分款项来自业务收入,这使防疫站、保健站等把主要精力用于门诊、住院等有偿服务的开展,计划免疫控制以外的某些传染病(如肝炎等)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一些新的传染病(如性病、艾滋病)发病率出现上升趋势,甚至出现了一系列注射器和针头未消毒而导致大批农民感染艾滋病等触目惊心的恶性事件。
(4)中国农村医疗体系曾有过短暂的辉煌。新中国成立后,农村合作医疗体系曾给农民提供了最初级的医疗卫生保障。20世纪70年代,该制度与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赤脚医生一起成为农村医疗的“三大法宝”。但是,80年代以后,随着集体经济的衰落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医疗卫生体制逐步市场化导向的改革使得农村合作医疗逐步解体。90年代后,政府在推进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同时,提出了“恢复与重建”合作医疗制度的任务。但事实证明,除部分试点地区和城市郊区,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恢复和重建起来,其人口覆盖率始终低于10%的水准,90%左右的农民成为毫无保障的自费医疗群体。至于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更是受到严重冲击,一些已经消灭或控制的传染病再度复发,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比比皆是。
(5)据有关媒体调查,在一些农村地区,主要由乡镇卫生院承担着医疗卫生和防疫任务,而其中不少活得“有气无力”。在对西部某省一个城市郊区的调查中发现,一些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利用国家优惠政策,自由分散经营,全区60所乡镇卫生院,分散经营的有22所,约占37%。分散经营的医务人员不纳税、不交管理费,有的还不承担法定义务,如预防保健工作、传染病报告工作等。
国家、集体投入乡镇卫生院的固定资产,有的卫生院已经变成了职工获取个人利益的工具。固定资产的折旧、集体积累和发展再生产根本没有纳入医疗成本,使得卫生院的房屋越来越破,设备越来越旧。该区60所乡镇卫生院,仅有七台B超机,二台X光机,其他就是血压计、体温计、听诊器等简单设备,诊治手段十分落后。
乡镇卫生院人员年龄老化,技术水平低下。年龄在45岁以下、具有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只有32人,约占在职职工总数的9%,职工中只有少数人员是正规卫生专业院校毕业,绝大多数是跟师学艺和自学,还有一部分人连医疗基本知识都不懂,不少病无法及时有效地诊断和治疗,医疗纠纷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