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省管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研讨班上的交流发言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并在民政领域部署了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改革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彰显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价值取向。**省民政厅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民政部门使命任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重点做好民政改革五篇大文章。
一、聚焦兜牢基本民生底线,做好社会救助大文章
《决定》围绕“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提出一系列改革任务。当前,**省还存在救助标准偏低、城乡差异较大、社会救助资源统筹力度不够、救助方式单一等问题。我们将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努力建立健全覆盖全面、分层分类、资源统筹、综合高效的社会救助体系,更好满足困难群众多层次、差异化救助需求。
一是进一步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持续细化救助对象类别和救助需求层次,针对不同类型的困难群体,设计不同救助标准和救助方式的组合套餐。推进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加快建立完善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方面享有同迁入地户籍人口同等权利的制度机制,逐步消除城乡之间、不同区域之间在救助政策、标准、资源分配等方面的差距,实现制度衔接和资源的合理流动与均衡配置。
二是加快推进救助方式创新。加快推动社会救助从单纯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服务”救助转变,提供心理疏导、就业培训、社会融入等多元化服务。加强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就业创业等政策紧密结合,形成协同互补的综合救助体系。充分发挥科技驱动作用,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加快完善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平台功能,通过“大数据+铁脚板”,实现救助对象精准识别、救助需求精准评估、救助资源精准分配和动态跟踪管理。全面深化智慧救助改革,搭建智能化救助服务平台,方便困难群众申请救助。加强对潜在困难群体的监测和提前干预,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分析家庭经济状况变化趋势,及时给予有针对性的救助帮扶。
三是着力推动多元化救助资源融合。一方面,坚持政府主导,稳步推动社会救助财政资金的投入增长。另一方面,促进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帮扶与慈善救助有效衔接的制度体系,加强对社会捐赠资金、慈善资源、服务资源的引入,构建多元化救助资源供给体系。
二、聚焦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做好养老服务大文章
《决定》对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等作出系统部署,为我们加快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构建具有**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了遵循。
一是健全完善老龄工作和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加快完善老龄工作体制机制,把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推动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健康支撑体系,提升人口老龄化社会治理水平,全面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加快推进养老服务立法,把《**省养老条例》列入立法规划。下一步,还将出台《关于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社区老年食堂建设与服务规范》、《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服务规范》等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健全养老服务政策体系。加强部门协同,健全老龄委成员单位协同工作机制,增强工作合力。
二是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提升,确保每个县(市、区)至少建有一所以收住城乡困难失能、残疾老年人为主的县级养老机构,对有集中供养意愿的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实现应收尽收。推进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开展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改革试点,继续实施发展老年助餐服务行动,通过新建、改建等方式,加快推动助老餐厅和助餐点建设,到2025年底前实现综合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60%的街道(乡镇)、社区老年食堂覆盖所有街道(乡镇)。推进“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搭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紧急救助等服务。大力推进医养结合,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深度合作,完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开展各类孝老爱亲评选表彰活动,鼓励志愿服务组织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为老服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协调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增设养老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建立合理的薪酬体系和晋升机制,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大赛等职业技能比武活动,提高养老护理员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