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领导为什么提拔你?不是因为你工作干得好, 背后原因太扎心………………1 2. 如何让领导知道, 老实人也不好欺负?这三个小方法, 非常靠谱! ……………4 3.都说“朝中有人好做”,为什么想提拔一个副科,还这么费劲?……………7 4. 和领导相处时, 你要反复问自己这三个问题, 不然很难升职! ………………10 5. 在单位, 一事无成的中年人, 有三点苦恼, 个个扎心! …………………………13
领导为什么提拔你?不是因为你工作干得好,背后原因太扎心
最近碰到两茬事,表弟和本单位的事,很巧,都是有关人事提拔。听他们一顿输出,突然感觉对“提拔”这词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是人人都能说、哪哪都听到,陌生是大家对提拔的客观认识不足,对
“谁提拔、提拔谁、怎提拔”等最基本问题没有进行过认真思考。
笔者将与表弟、同事聊天内容简要复盘,希望对初入体制内朋友有所触动、
帮助。
第一,谁来提拔
首先,提拔是人事工作,是对干部队伍的优化、人力资源的管理。所以,组织人事部门是主责单位,负责动议、考察、任命等具体工作,是牵头抓总的。
其次,提拔是政治工作,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所以,单位领导尤其党委主要领导的意见看法,尤为重要。
再次,提拔是廉政工作,是对干部全方位的一次体检,要对被提拔者德能勤绩廉的全面考察,既看好、也找坏。所以,需要纪检部门参与,他们具有一票否决权。
最后,提拔也是群众工作,公道出于人心,民心是杆秤,提拔程序中设有民主测评、个别谈话、公示等环节,都是对民意的充分尊重。可以说,单位内同事都有发言权、选择权和反对权。
所以,知道了谁来提拔,就应当在日常中处理好与“领导、组织、同事、
朋友”之间关系,尊重领导、紧跟组织、依法办事、注重团结。
如果把提拔一事比喻成做一个木桶,那这四者就是桶把手、桶身、桶箍、
桶底,缺一不可。
第二,为谁提拔
凡事必有因。尤其体制内,干部提拔更是如此。归纳下无外三种:
一是因岗选人。在国家机构改革调整时,比较常见,会涉及一大批人,所以相对而言,提拔机会多一点、难度小一点。平时的话,只有等前任退休或调走,岗位出现空缺,单位才会考虑提拔人。所以,只能耐住性子、排队等待。
二是因事选人。比较小众。笔者单位就有一位, 在办公室主任上干了近8年,始终没能往前一步,去年上面给了单位1个援疆名额,他争取到了,找到了出路。挺不容易的,祝他好运!
三是因人选人。也就是所谓的“任人唯亲”,确实存在,但绝对是极少数,
而且也要达到“谁来提拔”四要素的及格线,不然容易翻车,搞出更大麻烦。
所以,懂得为谁提拔,就不要以为天天跟领导提、天天找人托关系就一定能早提、能提,时机、运气真的很重要。最好的方法还是干好自己的事、静待风起时。
第三,谁被提拔
网上有句流行语:没有无缘无故的爱,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其实,也没有
无缘无故的提拔。仔细观察那些被提拔的人,都有其独到之处。
大多靠才干。人生靠自己是他们的信条,实干苦干加巧干是他们的方法,今日事今日毕是他们的作风,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他们的追求。
想一想,无论领导、单位都需要人来干事创业、争先争优,对这些人进行提拔不是最合适的吗?也是最容易让人服气的。其实,体制内大部分都这种路径上来的。虽为牛为马,但赚得碎银几两,年轻时养家糊口,年老时温酒煮茶,也是知足无悔。
部分靠关系。一位负责招商的朋友说,在他们单位内,有些人平时工作不突出、也没啥特长,与同事不过多交流、甚至保持一定距离,但提拔时却有他们身影。
当发现有关系背景后,“真不公平”这句话有感而发。
但冷静想一下,他通过人脉关系、资源背景,招引到的项目、资金比其他人多,客观上对单位贡献更大,以结果为导向,你能说领导不睿智、组织不公正吗?
关系人脉也是一种能力,关键如何使用、发挥怎样的作用。
少数靠运气。这些真的是天选之子,少之又少。笔者十几年工作,就碰到小石一人。那年单位要新设一个科室,提拔一名正科,上级要求“在编、男、不超43周岁、大专以上”,单位领导翻开干部名册,傻眼了,只有一个符合,小石。
那还研究啥,考虑他虽无背景、也不突出,但也不捣乱、也没争议,最终就定了他。据说组织找他谈话,他还不愿意呢!真是有人夜半赶科场,有人辞官归故里。
所以,弄清了谁被提拔,就会明白“工作是王道、关系是霸道、运气是天道”,每个人都应该坚定地走适合自己的道,而不应该被小概率事件、局部的
问题影响了心态,自怨自艾无道可走。
结语
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有贡献才能谈条件。人有一颗心、两只眼,既要看别人、也要看自己,既要问为什么不是我,也要问为什么是我?
个人努力+组织培养+群众支持=成功。 靠天靠地靠自己, 三个方面互相关联,缺一不可。希望大家都能早日传捷报、步步升高。
如何让领导知道,老实人也不好欺负?这三个小方法,非常靠谱!
怎么做个“不老实”的人?
这反常规的提问,来自被贴上了“老实人”标签的表侄儿。
大侄儿是老家亲戚里最出息的孩子,十年寒窗211,毕业后秋招进了国企。
没背景的孩子,进了铁饭碗好单位,可不得踏踏实实干。不承想遇人不淑,哼哼哈哈吃了几年苦,后面还有更多的苦!苦就苦了,还被PUA的自我怀疑,这不禁让人大为恼火!
“老实人”的含义在迭代中被歧化,体制的规则会逐渐覆盖不明事理的人,如同雾霾降临,要么自己能发光发热,要么就等风来,等出太阳。
不想成为可被无视、可被压榨的“老实人”,不想成为不会哭、不会闹的
“老实人”,不想成为随时可被牺牲、可被当做筹码交换利益的“老实人”。
下面这几招,你得好好学。一、“吃亏”要吃在明处
“老实人”的第一课,通常都从“吃亏”开始。
单位的入职第一课, 领导都会在迎新会上讲 “新来的同志, 要耐得住寂寞! ”
“不能光看表象上的得失!”。
县委大院的小林,刚进办公室时也是吃亏的,他吃的是明亏,大家看在眼
里,领导明察在心里。
愿意吃亏,愿意努力,能把握机会,懂得反击,才能迎来转机。
大家是把事情看在眼里,但是有的乐见其成,参与其中;有的默不作声,暗中观察;有的旁敲侧击,好心提醒。只是你能不能领会其中三分真意?
领导是明察在心的,但是他不是你爸妈,也不是你家亲戚,领导也在观察
你对待“吃亏”的反应,你的能力和你的态度是否能够成为他进步路上的高梯。
幸运的是,小林吃亏在明处,他的成长符合大局的需求。
不幸的是,你吃亏在暗处,与你相关的利益亏损了。
休息、荣誉、奖励、平台、机会、成果、晋升,甚至是你的情绪,都是你的利益。
为了推动数字化转型,局里招了一个交大的研究生,专职于数据中心工作,花了2年时间,统计了历年县里各交通要道的断面流量,对拥堵路段治理提供了关键数据,专题汇报反响很好。
可唯独分管领导不太中意,不看好项目,也不看好不会哭的老实孩子,没
有外出培训,还没有评先评优。
结果局里的同事们不乐意了,民主测评时候分最高,没说领导不好,只说孩子很辛苦。
过完年,孩子就被调去了其他部门。
摆脱“吃亏”状态,适当把工作摆上台面,该吆喝时候吆喝几声,该请示请示,适当增加一些参与方,都能很好地巩固成果。
二、“没理”也要讲三分
体制内,过于老实必然会让人处于不利地位!怎么占据有利地形呢?不善言辞,我先向领导汇报,抢先机。
弯弯绕绕,我手拿材料、成果,抓要害。
什么你的他的,我手上的才是最终稿,我做的东西,最终解释权只能是我。“卖拐”的不要自行车,也不要手表,只要能忽悠瘸了,目的也就达到了。正经的人那么多,那我只好假装不正经了。讲三分,一分是不讲理,二分
是讲态度,三分是讲方式方法。
前一阵一家企业营运部室,在核算业务中连接省中心的光纤断了,2个小时
都没发现,也无人上报,导致外省核算金额缺失,上级大怒,要求彻查问责。
组长是领导亲信,常规情况就是业务员那老实孩子背锅。结果业务员一反常态,去找了领导,一顿哭诉,又是按岗位流程工作,又是按部室培训要求落实,又是按组长指令办事。
“高举轻放”也是照章办事,于是组长被考核,部室整改,以儆效尤。
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出不出问题,或者出现问题的大小;但态度是否诚恳
到位,在更高的位置上,决定了问题的大小!
三、“唱戏”要唱得响亮
一曲登台戏,苦下百年功。都说要多积累、多准备,抓住表现的机会,就
那么点机会,明面上的都被安排好了,你怎么抓?
每年年底党委班子下基层座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按常规工作走,会议最
后,领导总会问大家一句,还有没有什么需要补充的?
有一个驻村的办事员就抓住了机会,补充了几点便民措施,切入点很小,借着“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政策风,成效很好,党委办顺势做了一些宣传,不久该同志就调至县城专职负责。
有预见性地准备,有针对性地提升,可能他准备了很多次、很多年,抓住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5篇)2024年10月单位工作经验文章汇编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74406.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