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按照第二批“不 XXX, 牢 XXX” XX 教育要求, 根据工作
安排, 今天, 由我带领大家在这里共同上一节党课, 主要是
结合最近一段时间学习情况, 和同志们一同交流一下心得、
感悟和收获。
这次党课内容的设计想法和思路是源自习近平总书记
在今年 8 月 份对“记者再走长征路” 主题采访活动所作出的
重要指示, 他强调: “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 在全党
深入开展“不 XXX, 牢 XXXXX 教育之际, 希望广大党员、 干
部认真学习党史、 新中国史, 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来之不易、
新中国来之不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 ” 学习党史、
新中国史是此次 XX 教育中的重点学习内容, 学习好党史、
新中国史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寻找 XX, 寻找理想信念的根
源。
首先, 我要问大家一个问题, 现在我们经常讲, 不 XXX,
牢 XXX, 那么共产党人的“XX” 到底是什么, 为什么“XX”
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支撑共产党人度过那段的苦难的历
史? 为什么“XX” 会产生如此强大的力量让我们的国家在
新时代会有如此高速的发展并取得了 一系列举世瞩目 的成
就? 我想这就是精神的力量, 就是红色精神的力量。
今天的讲课内容我就从几个特殊的历史阶段入手, 回顾
红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 共同感悟什么是红色精神以及
我们怎样继承和发扬好红色精神。
一、 追寻足迹、 回顾历史留给我们的红色精神
(一) 长征精神
长征精神内容主要包含: 不畏艰难、 铁心向党的坚定信
念, 是敢于磨练、 咬定青山的顽强毅力, 英勇顽强、 不怕牺
牲的不朽灵魂, 百折不挠、 积极乐观精神品质。
对于中国工农红军这段长征历史, 我这里有一组数据可
以简要概括: 时间从 1934 年 10 月 至 1936 年 10 月 , 历时 2
年, 行程 65000 余里(我们通常说的 2 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
红军, 也就是红一方面军的行程), 跨越 14 个省份, 开始时
的 30 万人, 胜利会师后仅剩 5 万余人。 在漫漫征途中, 红
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 600 次战役战斗, 跨越近百条河流(其
中大河 24 条), 攀越 40 余座高山险峰, 其中海拔 4000 米以
上的雪山就有 20 余座, 穿越了 被称为“死亡陷阱” 的茫茫
草地, 他们用顽强的意志征服了 人类生存的极限。 通过以上
的几组数据, 我们可以想象, 长征是一段多么艰苦艰难的岁
月 。
长征规模之大、 行程之远、 环境之险恶、 战斗之壮烈,
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在世界战争史乃至人类文明史
上也是极为罕见的。 在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千里冰封的皑
皑雪山, 数不尽的坎坷劫难, 成千上万的围追堵截, 每一条
都足以让人恐惧、 绝望、 放弃。 但就是这样一支队伍, 在党
的领导下, 血战湘江、 巧渡金沙江、 飞夺泸定桥, 等等。 无
数红军将士倒在了 长征途中, 但漫漫征程, 说不完的艰难困
苦, 道不尽的严峻险阻, 没有阻挡红军将士铁心向党的坚定
信念, 始终以英勇顽强、 不怕牺牲的不朽革命斗志, 以百折
不挠、 积极乐观精神品质, 谱写了 一曲动人的壮歌。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 80 周年大会上指出,
“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是新的时代条
件下我们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伟大的长征精神, 是党和人
民付出巨大代价、 进行伟大斗争获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我们
世世代代都要牢记伟大的长征精神, 使之成为我们党、 我们
国家、 我们人民、 我们军队、 我们民族不断走向未来的强大
精神动力” 。
(二) 延安精神
延安精神内涵丰富, 主要包含: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的
创业精神,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理论联系实际、 不
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从 1935 年到 1948 年,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领导、
指挥了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奠定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
石, 谱写了 可歌可泣的历史篇章。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 也是
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它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着巨
大和深远的影响。 比如, 艰苦奋斗既是工作作风, 也是思想
作风,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 是凝聚党心民心、
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
强大精神力量。 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 延安时期提
出了 “为人民服务” 的口 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那时的陕甘
宁边区政府, 被誉为“民主的政治, 廉洁的政府” 。 当年驻
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 “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
套, 没有乞丐, 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 人们的衣着和
生活都很俭朴, 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 直率和友好的。 这
里也没有贴身保镖、 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
其谈。 ” 1947 年, 中共中央从延安战略转移, 蒋介石以胜利
者的姿态来到延安, 当他看到毛泽东、 朱德、 周恩来等中共
中央领导人那与当地农民没有任何差别的窑洞时, 他感到十
分震惊, 他难以想象毛泽东何以在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保
持着旺盛的斗志, 有效地指挥着军队在全国的战场上与他对
抗, 并且能在这样的桌子上把文章写得既尖锐犀利而又文采
飞扬。 据蒋介石侍卫长俞济时回忆, 看完毛泽东的窑洞, 蒋
介石那晚一晚上没睡着。
美国记者埃德加· 斯诺誉之为“兴国之光” “东方魔
力” “人类不可战胜的力量” , 感叹创造这种精神的中国共
产党为“神奇的队伍” 。
(三) 雷锋精神
周恩来把雷锋精神精辟的概括为四句话, 叫“爱憎分明
的阶级立场、 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 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
格、 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 。
60 年代初期, 国内粮食紧缺, 物资匮乏, 同时苏联撤走
了 在所有在中国援助援建的专家, 那是的中国处于内忧外
患, 正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 雷锋以其无私奉献和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感染激励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鼓舞着新中
国的每一位建设者。
雷锋从他参军的第一天起, 他就立下了 听党的话, 服从
命令听指挥, 党指向哪里, 我就冲向哪里的志愿, 他从来没
有动摇过他作为党员的理想和信念, 而且都付诸了 行动。 我
们今天还有多少人能够在一个特殊的日子给自己许下愿望,
而且许下一个崇高的愿望, 并且不折不扣地按照这个心愿去
努力奋斗, 这就是雷锋的可贵。 他没有说大话空话, 他的生
命就是这么走过来的, 他的言行就是这样和他的愿望一致地
呈现出来的。 “爱憎分明不忘本, 立场坚定斗志强” , 这是
歌词里唱到的。 同样, 雷锋还有一段至理名言, 他说对待同
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 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 对待个
人主义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 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残酷无
情。 正是雷锋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 正确理
解并坚决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 使他走在时代前列, 称为一名杰出的士兵和优秀党员。 雷锋同志干一行, 爱一行,
钻一行, 坚决执行上级的决策指示, 他说, 一个人的作用,
对于整个革命事业来说, 就如一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 螺
丝钉虽小, 但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他愿意永远做一颗螺丝钉。
在敌强我弱的革命年代, 不依靠群众, 不为人民服务就是死
路一条, 不吃苦在前, 享乐在后就是死路一条。 但是现在日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本文标题:党课讲稿——重温红色历史感悟红色精神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77418.html
版权声明
作者原创,不允许二次传播,一经发现收回会员权益,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