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市纪律监察委员会5年工作报告
现将市第七届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情况及今后五年工作建议,向市第八次党代会报告,请予审查。
一、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市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攻坚克难拼搏奋进、各项事业成就显著的五年,是管党治党全面从严、良好政治生态巩固发展的五年,是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党心民心不断凝聚的五年。五年来,市委坚持以XD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团结带领全市党员干部群众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历史性成就。在省纪委监委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认真履行协助职责和监督首责,从严从实管党治吏、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贪治腐,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发展,为“十三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群众向中央纪委、省纪委越级信访量近三年连续下降,市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指数近三年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强有力的政治监督确保了全市“十三五”时期各项任务落实见效在学思践悟中坚定正确方向。始终把学习贯彻XD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贯彻执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XDD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XDD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保障重大决策部署落地落实。聚焦XDD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打好“三大攻坚战”、常态化疫情防控、“六稳六保”、高质量发展等党中央和省委、市委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在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闻令而动、靠前监督,
“八看九查”做法被省防疫指挥部肯定。在抗击百年不遇的“8·18”特大暴雨洪涝灾害中全员下沉、一线监督,合力筑牢防汛减灾救灾纪律“堤坝”。在峨眉山景区违建整治中挺纪在前、跟进监督,保障整治工作取得重大成效。开展重点问题线索“百日攻坚”行动,强化市县乡换届风气监督。全市查处违反政治纪律案件84件、处分87人,查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647件、处分622人,有力确保了全市上下政令畅通、令行禁止。
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协助市委在全省率先探索构建市县乡三级政治生态动态监测预警和年度综合评价“两个体系”,出具“诊断书”3298份,发布预警197次,推动解决管党治党、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等突出问题,相关做法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等媒体关注报道。协助市委出台推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工作任务清单,加强对地方债务风险监督检查,开展重大项目“挂图监督”,深化旅游市场专项整治,为旅游兴市、产业强市营造良好环境。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压紧压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巩固发展了齐抓共管工作格局
贯通协同深化“两个责任”。协助市委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若干意见》,细化制定36条措施,实现管党治党整体联动、系统推进。认真贯彻执行《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深化落实“两个责任”“七步工作法”受到省委深改办肯定。出台党委(党组)履行问责主体责任办法、规范问责事项办理工作办法,推动解决了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等一批突出问题。
紧盯“关键少数”抓好监督。制定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责任清单和任务分工方案,推动“一把手”抓“一把手”责任链条逐级延伸。每年组织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市级部门党组(党委)书记向市纪委全会述责述廉。
从严从实做细日常监督。综合运用谈心谈话、检查抽查、参加列席党委(党组)会、受理信访举报、谈话函询等方式,推动日常监督制度化规范化。创新开展党风廉洁风险迹象精细化记分管理,对7251名党员干部“廉洁驾照”实施扣分。严把党风廉政意见回复关。贯通运用“四种形态”处理16160人次,分别占比65%、29.5%、2.3%、3.2%,实现从“惩治极少数”向“管住大多数”拓展。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纠“四风”和树新风并举,以党风政风好转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
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紧盯重要时段、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严肃查处违规发放津补贴、超标准发放绩效奖、违规公务接待、公款送礼等顶风违纪行为,深挖彻查违规收送电子红包、私车公养等隐形变异问题,开展严肃财经纪律、违规兼职(任职)取酬等专项整治,监督制止餐饮浪费等行为,全市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840起、处分861人、通报曝光773人次,有力遏制了“四风”反弹回潮。
健全完善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协助市委制定为基层减负“二十条措施”,开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制度建设“回头看”。拓展“纪检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模式,开播“嘉廉话”阳光问廉全媒体直播节目14期、“作风建设进行时”电视栏目55期,推动解决问题144个、处理417人、处分130人。开展“好风传家”、“廉洁公约”进村(社区)等活动,推动新风正气不断充盈。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深化政治巡察,全面从严治党利剑作用充分彰显
做深做实政治“体检”。市县两级高质量完成届期全覆盖巡察任务,巡察党组织2978个。先于全国开展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创新开展村(社区)“六步巡察”工作法。
强化工作协作联动。全力配合省委巡视组联动开展常规巡察,工程建设领域、医疗卫生健康领域、政府采购专项巡察和疫情防控、森林防灭火机动巡察,创新开展浙乐东西部扶贫协作项目专项联动巡察。与组织、宣传、财政、审计、信访等部门形成合力,“巡察+”监督质效不断发挥。
扎实推动问题整改。认真办理省委巡视移送问题线索,按照“清单制+责任制+时限制”,推进巡视反馈问题整改落实。制定巡察整改“四方会审”工作办法,建立巡察整改评估报告机制,11名市领导分别谈话提醒20名被巡察党组织主要负责人,推动巡察整改责任压紧压实。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让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护航脱贫攻坚。按照“一年一主题、一年一重点”工作思路,开展为期3年专项治理,紧盯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金口河区等小凉山深度贫困地区,围绕落实“两不愁三保障”、深化东西部扶贫协作、加强对口援彝等开展监督检查,全市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1003件、处分621人,为XXX实现全域脱贫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雷霆“打伞破网”。扎实开展“伞网清除”行动,对涉黑涉恶案件实行“一案三查”,全市查处问题316个、处分209人、移送检察机关21人。强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执纪执法,受理主动投案135人、处理处分350人、移送检察机关6人,适用“自查从宽”政策254人。
整治突出问题。创新开展“护根”行动惩治基层“微腐败”做法在全国交流。开展“一卡通”专项治理,推动126项惠民惠农资金阳光发放。开展涉农保险保费补贴专项治理、“阳光公租房”行动,在全市村(社区)常态举办“阳光问廉”坝坝会,创新推广村(社区)纪检组织“派单制”管理,督促解决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市查处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4294个、处理6119人、处分3039人。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三不”一体推进,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
强化不敢腐的震慑。坚定不移减存量、遏增量,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处置问题线索13016件、立案审查调查6016件、处分5523人、移送检察机关165人。集中力量查办了省戒毒管理局原副局长赵泽勇、省高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原法官王晓东等省监委指定管辖案件,严肃查处了市中区政协原主席杨建钊、市国资委原主任戴国际、市卫健委党组原书记李五节、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原董事长王毕泉等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深挖细查了市国资系统、景区管委会等行业领域系列腐败案件。追回6名外逃人员实现“清零”目标,374名党员干部主动投案和交代问题。对反映失实的1058件问题线索直接了结,为1325名干部澄清是非。
扎牢不能腐的笼子。制定出台《贯彻落实〈重大违纪违法典型案件以案促改工作办法〉分工方案》。扎实开展党员干部
“赌博敛财”、利用地方名贵特产谋取私利等问题专项整治。系统治理发改、住建、卫健、人防、经信、人社等行业领域突出问题,处理556人、处分102人、移送检察机关23人。发出纪检监察建议392件,指导案发地区和单位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363场次,出台市属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九不准”等制度11项。
增强不想腐的自觉。制定党纪政务处分决定宣布暨警示教育与回访教育工作办法,出台党员干部政德修养建设实施细则,开展“廉政宣传周”活动,常态组织党员干部赴法纪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郭沫若故居纪念馆创建为省级廉洁文化基地,全市打造微型廉洁教育点96个。建立并充分运用嘉廉话“6+X”宣传平台,创作土廉洁主题川剧《假县令》,编发《忏悔实录》等警示教育读本2.5万余册,摄制《初心之问》等警示教育片6部,播出《廉政视点》电视节目45期,通报典型案件500余件。——过去五年,我们坚持蹄疾步稳推进改革,持续形成全面覆盖、常态长效的监督合力。完善监督网络。一体推进“三项改革”,组建市县两级监
委,监督检查与审查调查职能分离、部门分设,向市县两级党和国家机关全覆盖派驻(出)纪检监察机构,各县(市、区)派出片区监察室、乡镇(街道)监察专员、配备村级监察工作信息员,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
优化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市委反腐败协调小组作用,完善商请检察机关提前介入、法律文书抄送、协查协办等协作机制。全面贯彻监察法、监察法实施条例,建立执纪监督监察工作办法、派驻机构“1+N”制度体系。完成检举举报平台建设,处理检举控告工作更加规范高效。在全省率先建立审理提前介入、涉案财物审核处置、指定管辖案件审理等工作机制,制定从宽处罚建议与刑事司法衔接等工作办法,为打造“铁案工程”提供制度保障。
贯通各类监督。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统筹衔接纪律监督、监察监督、巡察监督、派驻监督,促进党内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整合农业农村、财政、金融等监督力量,在全省率先建成市县乡村四级联网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实现对1107个行政村、涉农社区全流程监管,累计线上处理业务
6.68万笔、报销支付资金2.21亿元,相关做法受到省领导批示肯定。
——过去五年,我们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着力锻造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纪检监察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