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及治理之策

2024-04-26 07:03:52 127
联系客服提示-笔宝写作文库

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及治理之策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指出,守牢美丽中国建设安全底线提升国家生态安全风险研判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应对和处置能力,形成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生态安全防护体系。新一轮生物科技变革及其与人类社会互动衍生的生物安全问题,已经逐渐触及人类安全观念和现代文明的内源性危机或挑战。因此,全面提升国家生物安全能力、优化国家生物安全治理,不仅是世界各国的战略选择,也是对推进我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我国生物安全治理面临的风险挑战

生物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世界、全人类面临的重大生存和发展威胁之一。近年来,全球生物安全问题愈加突出,重大新发突发传染病、动植物疫情不断发生,生物技术谬用风险加大,生物安全治理形势日益严峻。

首先,传统生物安全问题和新型生物安全风险相互叠加。当前,国际生物安全风险日益突出,生物安全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特点。近20年来,全球出现数十种新发传染病,随着合成生物学、基因编辑和微生物组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门槛不断降低,生物技术误用、谬用、滥用风险剧增。一些生物技术,比如基因编辑由于技术操作简便、易于应用,通过对遗传物质进行改造或修饰,可能造成基因功能的缺失或增强,甚至突破医学治疗界限,为人类健康带来风险隐患。生物技术滥用谬用也可能带来生命伦理道德安全隐患,利用生物技术从事人体基因和人体胚胎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违背社会基本伦理规范和科学道德。

其次,境外生物威胁和内部生物风险交织并存。一方面,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存在一定风险。例如,合成生物具有自我复制能力,通过和其他生物相互影响,造成自然资源基因库污染,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平衡。同时,转基因抗虫作物的大规模种植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药的使用需求,生物纳米粒子具有生态毒性和不可降解性,释放后可能对周围生物和环境安全造成威胁。此外,基因改造、基因驱动等技术可以改变物种的遗传基因,经人工改造的基因驱动可以实现目标基因在种群中扩散,或者抑制有害物种扩散,但也可能通过基因漂移或渐渗到目标地理范围外的近缘种,引发外来物种入侵,导致遗传多样性丧失,甚至种群瓦解。目前,我国已发现6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是世界上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另一方面,生物科技在军事领域的研发和应用也带来生物武器威胁风险。近年来,以病原生物作为典型载体的生物武器潜藏着被非法利用的风险,通过基因编辑、基因驱动、合成生物学等生物技术可以开发新型生物战剂或生化武器。比如,构建全新的危险病毒或者合成对常规医疗措施具有抗性的病毒,对国家安全乃至人类生存造成危害。全面提高生物安全治理能力的着力点

阅读全文
(想阅读完全部图文内容,您需要先登陆!)
如果喜欢本篇内容,请赞赏鼓励哦!
尚未有人赏赞,赶紧来一个吧
查看更多>>
请选择打赏类型
¥0.01
¥1
¥365
¥188
¥99.99
¥66.6
¥52
¥6.66
¥6
赏赞

分享:

微信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我国面临的生物安全风险及治理之策

链接地址:http://www.bbxzwk.vip//index/article/detail/detail_id/337224.html

相关内容
    热门推荐
    • 本周热门
    • 本月热门
        二维码

        微信订阅号

        联系客服

        联系我们